第四百三十一章 提前出兵(第2/3页)

一时之间,支持理学的道学先生真是人人自危。

这跟另一个时空的水军抹黑其实是一样一样的,虽然很下作,但是真的很管用,因为不少道学先生的屁股底下也是不干净。

所以现在理学已经快招架不住。

思忖间,工匠已经拆开蒸汽机。

看到了蒸汽机的内部结构之后,确切点说是看到了汽缸的内部结构之后,帕斯卡和玻义耳等西洋学者便流露出恍然的神情。

很显然,帕斯卡他们已经看懂了蒸汽机的原理。

说白了,蒸汽机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对帕斯卡、玻义耳他们这些拥有相当科学素养的科学家来说就更加容易理解。

崇祯见状便让方以智他们拿出图纸。

看到图纸,帕斯卡等人又像是发现了新鲜玩具。

“皇帝陛下,刚才的只是台验证机,这才是真正的蒸汽机?”

帕斯卡果然是一看即懂,并且兴致勃勃的问道:“皇帝陛下,我们能参与吗?”

“当然。”崇祯满口答应,反正这些学者只要来了大明,就不可能再回欧洲,所以也不用担心泄密,而且方以智、宋应星他们也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跟帕斯卡、玻义耳他们交流起来也更容易,也有利于帕斯卡他们尽快的掌握汉语。

当然了,崇祯自己也会尽可能参与到蒸汽机的制造中来。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的一年甚至两年都不会出现大战。

崇祯决定利用这两年时间,尽可能的点开大明的科技树,首先蒸汽机必须投入应用,其次各种各样的机床必须造出来。

然后无烟火药必须得弄出来。

再然后线膛枪必须小批量装备。

硝酸铵也要尽可能的生产出来。

有了硝酸铵,大明就再不用担心会爆发粮荒了。

如果有可能,雷酸汞也要研究出来,从而使得大明的军事科技得到脱胎换骨的提升,并且对周边的蛮族形成碾压性的降维打击。

单凭燧发枪,已经难说是降维打击。

崇祯能够想到的暂时也就这些。

……

然而有句话怎么说的?

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会发生意外。

意外说来就来,而且一下来了两个。

王承恩和徐应伟几乎是同时找过来。

找了一个角落,崇祯问:“出什么事了?”

徐应伟便对王承恩说道:“王公公,你先跟圣上说。”

王承恩从衣袖中取出一颗蜡丸递给崇祯,低声说道:“万岁爷,这是李若琏通过秘密渠道刚刚送到南京的,而且是动用的加急渠道。”

“加急渠道?”崇祯脸色一沉,这说明发生了大事。

当下崇祯轻轻捏碎蜡丸,从中取出密信,一看之下果然是大事。

“有贞,你是怎么看的?”崇祯将密信递给徐应伟,“多尔衮想要做什么?”

徐应伟看完密信后有些错愕的说:“圣上,此事着实有一些古怪,以往凡有战事,建奴都会驱赶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及外藩蒙古作战,怎么这次却一反常态,只用八旗满洲,甚至连绿营兵都没动用?”

“但是九万多八旗满洲来了八万!”

崇祯沉声说道:“几乎是倾巢而出。”

“但是这肯定不是来跟我们决战的。”徐应伟顿了顿,又接着说,“结合之前陈子龙差人送来的急递,袭击徐州各个镇兵寨堡的似乎只是小股建奴,由此可见,多尔衮应该只是想把徐州以及归德当成八旗满洲打猎的猎场。”

徐应伟的分析能力还是十分强悍的,仅凭有限的线索,就把事实真相猜了个大概。

顿了顿,徐应伟又道:“显然,多尔衮也已经意识到了圣上打造的黄淮防线的厉害,知道任由徐州镇台以及归德镇台存在下去,建奴就会永远丧失南下机会,所以他才不惜动用八万八旗满洲前来归德、徐州展开袭扰战。”

“恐怕不仅于此。”崇祯沉吟着说道。

“老奴在的时候,没有八旗汉军以及八旗蒙古。”

“而只有隶属于八旗的汉军牛录以及蒙古牛录。”

“但是自从黄台吉继续之后,就把汉军以及蒙古骑兵从八旗单独拎了出来,编成了只服从皇命的八旗汉军以及八旗蒙古。”

“这相当于部分完成了中央集权。”

顿了顿,又说道:“但是八旗满洲这块硬骨头还没来得及啃,黄台吉就死了。”

听到这,徐应伟立刻就反应过来:“圣上的意思,是多尔衮准备要啃八旗满洲这块硬骨头,他要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

“肯定就是这样。”崇祯肃然说道,“多尔衮这厮真是不简单,居然想要改革八旗独揽大权,这可是黄台吉都没能够达成的目标。”

“最狠毒的是要把徐州及归德当成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