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遗憾

过了饮马镇再向东行,下一个镇就是南桥镇。

南桥镇年代更久,时间更长,附近有大小九个村,比饮马镇还要大一倍。

这会儿镇上热闹,到处都是携家带口上门采购的,观阳习俗,年二六,回娘家,送年礼,孝顺的女儿女婿,都在这天买肉,买糖,买酒回娘家。

一大早,街上买年礼的,回娘家的,热闹非凡。

卢庆已经许多年没感受过这样平和的热闹,他一个人空手走在大街上,与四下格格不入,他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融到这样的气氛里。

没一会儿,一个乱跑的孩子撞到他腿上。

他低头,孩子怯怯地抬头看着他,有些害怕。

孩子爹娘提着大包小包匆匆从一旁跑来,“小臭子!说了人多不许乱跑,就是不听!”

孩子娘逮住他,一脸焦急,先朝屁股上揍了一巴掌,才和孩子爹一起诚惶诚恐谢谢卢庆。

卢庆弯腰把地上的竹蜻蜓捡起来递给小孩,“你们是南桥镇人吗?”

“是呀。”

“我想问问镇上哪有瓷器铺子?”

“瓷器?”

“想买个摆件。”

“哦,那你去吴记看看吧,沿着街朝北走,过了第二个巷子右拐,就看见了。”小孩父亲给卢庆指路。

“多谢。”

卢庆慢慢走,穿过主街,经过巷子,远远看见了那块挂了许多年的老招牌——瓷器吴。

他没进去,而是在对面的食铺点了碗素面,边等,边往瓷器店瞧。

店里有几个顾客,两个伙计领着人看摆件,两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在另一边和一个女顾客拉家常,似乎都是今天回娘来的。柜台后,一位老迈的老丈拿着帕子擦一个两尺来宽的大盘子。

“您的面。”

“谢谢。”

“您想买摆件?”

“我瞧瞧,听说吴记的摆件好。”

“那是,老铺子了,咱们南桥就数得着吴记,要是想看更好的,您就得往县城去了。”

“你还管介绍顾客?”

面馆伙计笑道:“都是老街坊了。”

“听上去吴记人缘不错。”

“一听您就是外地人,咱们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吴老爷慈善,”他往四周瞧瞧,凑到卢庆耳边悄声道:“吴老爷年轻时候,生不了孩子,后来有个大师指点他多做善事,没两年,就生了!你瞧现在,他家五个闺女,一个儿子,个顶个孝顺能干,要我说,人还是得做善事。”

卢庆笑笑,“哪个是他儿子?”

“那俩是伙计,儿子带媳妇回娘家走亲戚去了。”

“这么早?”

“听说好像是儿媳妇家远,不是咱们镇上的人。你找小吴有事?”

“我听说他大摆件烧得好。”

“那就是胡说了,你肯定听错了,他家是女婿接班的大摆件手艺,小吴老板只烧小摆件!”

“那想必是我听岔了……”

卢庆吃着面,不紧不慢地细问,观察着吴家的生意,见他们与四邻和睦,女儿性格直爽亲善,吴老板夫妻也十分面善,才吃完面结了账,慢慢往回走。

“哎,客人,你不买摆件儿了?”

“我再逛逛。”

卢庆走上街,见吴家老太太出来,望着天担忧,“瞧着天不好,也不知道惠香他们到家没。”

卢庆脚步猛地一顿。

“他们一大早就出发了,指定到了!”她女儿搀老太太回店里。

老太太边走边念叨:“惠香娘家远!他们提着那么沉的东西……”

“一会儿回来了,快进屋去吧,你冻病了他们回来还得伺候你……”

卢庆朝吴家母女俩望望,嘴角慢慢翘起,想必,惠香的婆婆、大姑子、小姑子也很喜欢她。

是呀……

她那么好的性格,哪有人会不喜欢呢?

卢家村,卢五柱正往篮子里装鸡蛋,听见小孩喊着“娘我想要糖!”

门口影子闪了下,有客人进了门,卢五柱听着孩子口音耳声,一转头,看见了牵着孩子的赵惠香。

“叔。”

“惠香啊,回来走亲戚啦。”

“哎,给我娘送点儿年货。”

他们隔着半个铺子对看着,一个想问,一个想说,却谁都没开口,杂货铺里奇妙地沉默着。

直到扎小辫的小女孩问,“娘,我能要这个糖么?”

卢五柱回神,拿油纸给孩子抓了一把。

“多少钱?”

“不要钱,给孩子拿着吃吧。”

“这怎么行……”

“没什么不行。”卢五柱蹲下,摸摸小姑娘头,“闹闹,还记得姥爷吗?”

小女孩羞答答地摇摇头。

“还是姑娘好,文文静静的,像你小时候。”卢五柱笑笑,又给她拌糖稀,“给,村里的小姑娘都爱吃。”

闹闹羞羞地摇头,往惠香身后躲躲,忍不住抬头看她娘。卢五柱又递了第,惠香把她让出来,“姥爷给的,拿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