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灭东突厥。(第2/4页)

与他们的惊惶不同,此刻大唐境内,举国同庆,全民狂欢。

九月,大军凯旋,李靖押着颉利可汗等一行人入京献俘,百姓闻信,自发前往城门,两边夹道,欢声雀跃。

李世民与李承乾在皇城口等候,亲迎大军。李世民脸上的笑意从始至终就没一刻落下来过,可见其有多高兴。李承乾也很高兴,但对比李靖等主力将军,他与长孙祥薛礼更为熟悉,主动走过去:“表哥,去岁你走的时候说要效仿外祖,你做到了!”

长孙祥莞尔躬身:“还要多谢殿下送过来的飞鹰。”

李承乾转而看向薛礼:“听说你亲手抓了叠罗支,还协助李将军擒获了颉利可汗。厉害咧!”

薛礼摇头:“是李将军用兵如神,末将不过是听令行事。李将军才是真的厉害,有长孙兄的密报在手,将颉利可汗的每一步都谋算在内,更是一箭将颉利可汗射于马下。”

“李将军厉害,你也厉害。”

旁边的俘虏颉利可汗:……你们这么明目张胆在我身边讨论这个话题,有想过我的感受吗?

李承乾又与二人寒暄了几句,仿佛这才想起李靖还带了分量极重的俘虏来,双目扫过去:“哪个是颉利可汗?”

薛礼与长孙祥为他指明。李承乾踱步走过去,伸出手:“我与可汗虽不曾见面,但也算久仰大名。认识一下吧,我叫李承乾,大唐太子,不知可汗是否听说过我。

“你应该知道土豆红薯吧,这两样可是为我大唐的粮草做出了大贡献,恩,我种出来的。还有我们的首要军器,火药,虽说不是我研发,却是我主导的。

“对了,去年你让执失思力率十余人潜入长安意欲煽动百姓□□的阴谋也是我捣毁。哦,还有,那两个假冒的沈安与沈宁同样是我拽出来。

“所以你看,我们是没见过面,但却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算神交已久了吧。恩,认识一下呗。”

颉利可汗看着眼前七八岁的稚子,眼神怨愤,岿然不动。

李承乾也无所谓,耸耸肩将手收回来:“啧,亏我还特意留着那两个探子的命,等到了突厥再杀。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回归故土,也是为了把他们送还给你。太早啥,等运到突厥,蛆都不知道多少了。对了,你收到了的吧?你要是没收到,那必是薛礼差事没办好。”

李承乾看向薛礼,薛礼笑道:“殿下嘱托,臣怎敢不尊。那二人的尸体是臣亲自送入颉利可汗牙帐的。”

“这便好。”李承乾满意点头,重新回望颉利:“可汗,咱们中原有句话,叫做礼尚往来。我这么为你着想,发现你的人还特意给你送回去,结果你竟然不领情,连个手都不同我握,真是一点礼貌都没有。”

长孙祥;amp;薛礼:……

颉利:……你忒妈是不是有病!我可谢谢你为我着想。还有,你是不是瞎,你没看见我被拘押,双手束缚,我怎么跟你握手!

李承乾挑挑眉:干我屁事。

颉利咬牙切齿,气得整个胸腔都要炸了。

土豆,红薯,火药。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眼前这个稚子,若不是他,若无他这些东西,大唐怎敢突然发兵,他怎会败得这么惨!

如果眼神能杀人,颉利此刻恨不能将李承乾用目光绞死。然而不能,所以他唯有憋屈着。

可是李承乾却没打算这么放过他:“当日那两个探子曾问我,既然早知他们是细作,为何此前不处置,而等数月后再来处置。我回答他们,之前时机未到,如今时机到了。不过可惜,那会儿他们深陷囵圄,没来得及思考这句话,未能明白我的深意,但是……”

李承乾抬眸,对上颉利可汗的目光,面上似笑非笑:“我想颉利可汗一定明白的,对吧?”

颉利可汗猛然一惊。

去岁冬,时机未到,数月后,时机到了。

这其中有什么变故,是什么导致的“时机”?大唐境内并无其他事情发生,突厥也没有,土豆红薯更是在此之前,那么是什么呢。

火药!唯有火药!

去岁冬日,火药刚刚出世之时,或许它的制作方式并不完善,又或许其库存远远不够与他们交战。所以大唐一直再等,等着火药足够,等着……

颉利深吸一口气。若是如此,若真是如此,那么如果当时他当机立断,率先发兵,彼时唐朝火药尚无法应付,是不是代表他们就有机会?那时他们未必会输,那时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可惜颉利可汗慑于火药之威,不敢轻举妄动,错失良机。”

这话几乎等同于承认了颉利的猜想,颉利睁大眼睛,怒目而视。

李承乾眨眨眼又道:“哦,不对,我说错了,东/突/厥覆灭,你成为阶下囚,这可汗之名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是我叫错了。口误口误,对不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