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4/8页)

口感和味道都比之前好很多了,瞧着就漂亮。

村里大部分人家种的玉米,基本都是用来做饲料养猪的,如今瞧着这老玉米品质这么好,更别说用来做粥蒸饭那么好吃,大家却舍不得拿来喂猪了。

不少人家都决定留点下来自家吃,家里有会蒸苞谷饭的老人的,更是喜欢这个——吃多了大白米饭,再吃这苞谷饭,就是香啊。

袁老板看之前还有些不以为意,可是等玉米一入手就知道这玉米的品质好否了,竟真如夏烈所说,都是上等品质的好玉米,颗颗也都是饱满居多,少有干瘪空壳的。

“好玉米啊。”

要不是看过夏烈家的玉米,珠玉在前,这大概是袁老板所看过的高品质玉米粒数一数二的了,不过因为见过夏烈家的玉米,因而他倒是没有太激动。

但是这样好品质的玉米,他是不可能放过的,就算他这里吃不下,他儿子在大城市还开着一家粮店了,怎么也吃得下。

当即袁老板就拍板决定以两块五的价格收购,注意,这不是玉米棒子,而是脱粒后的价格。

村里大家的玉米差不多都是自家脱粒,然后收拾整齐了的卖,不像夏烈这样,嫌麻烦,直接卖玉米棒子,玉米那棒子也不少重量了。

毕竟乡下人家脱粒之后的玉米棒子留下来,晒干了晒透了,也是一个引火的好材料,还不用费劲去山上捡,很是方便。

夏烈实在是家里的玉米太多了,倒没这个想法。

……

袁老板这一次来,买了不少的玉米,连带着村里的玉米也卖出去不少,喜得大家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袁老板给自家儿子打了电话,他手里钱不够了,让儿子支持一点,十分的理直气壮了。

知道他买了好几万斤,快十万斤的玉米,袁老板儿子险些没眼前一黑。

“您买这么多做什么?”

这玉米虽然耐储存,但是总归是新的比旧的好,再说了,要是储存不当,也是会发霉发潮的,都得晒干晒透了才好储存,所以乡下人家一般都是挂在房檐下的,也是一道风景线。

袁老板倒是理直气壮,乐滋滋的都爱:“你不知道这玉米有多好啊,比你在外边卖的都要好,尤其是夏老板家那一批,我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好的玉米!”

袁老板儿子捕捉到了重点:“夏老板?哪个夏老板?不会是夏烈吧?”

袁老板:“可不是,除了她,还有哪个夏老板啊?唉,可惜夏老板更多的不卖了,不然我想都给她收了……”

袁老板儿子沉思了一下,道:“我现在先把钱给你打过来,你先把玉米收了,这事我这两天回来再说……”

袁老板:“好!”

有了儿子打过来的钱,袁老板很快就将买玉米的钱给清了,用了三个大卡车才将村里的玉米全部给拉走,当天就将这些玉米给拉到了县里,他们家的仓库里堆着。

当晚,袁老板的儿子就回来了。

袁老板儿子叫袁夏,因为是夏天出生的,袁夏今年已经三十来岁了,他年轻读完大学,因为家里开粮店的原因,就近在那地方租了房,也开了家粮店。

因为粮食品质不错,再加上时运也不错,粮店的生意竟是就这么做起来了。

如今他们家在那已经算是老字号了,有了很稳定的客户群体,店也越来越大了,每个月所需要的粮食就不少。

他最近正想开一家店,专门做有钱人的生意,也就是说把客户群体往更高等级上边扩展。

当然,有钱人有钱,却并不代表是傻子,要想他们愿意出钱,那么里边卖的粮食品质就要好,不然人家为什么心甘情愿拿钱啊?

许多人越有钱,也就越精明了。

最近店的架子已经搭起来了,就差粮食了,袁夏费尽时间,倒是寻摸到了一些高品质的粮食,譬如面粉、大米、玉米、小米之类的,价格自然也很贵。

当然,数量上仍然还是很缺。

所以,听到袁老板说买了一批好品质的玉米,尤其是还有夏烈家的——夏烈的名字他自然是听过的,甚至是如雷贯耳,做他们这一行的,谁不说这位夏小姐能耐的?

人家种出来的东西,不管哪种,就是好,袁夏曾经还听一个吃过夏烈家蔬菜的老板感叹:“她家的菜啊,吃起来味道就不一样,那叫一个好吃啊,而且对身体可好了,吃完我感觉整个人身体都变好了……”

所以,他才特意回来跑了这一趟。

等回来,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仓库看玉米了,先看了溪源村村民们售卖的玉米,不得不说,都是好玉米,晒干的玉米看起来没有那么饱满,因为水分缩减了,但是却还是很大颗的,很漂亮。

绝对是高品质的,光是这,就知道他爸爸没买亏。

袁老板得意道:“臭小子瞧不起谁呢?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了,还不知道什么是好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