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雾迷津度(1)(第2/3页)

侍立于旁的韦杭之听着,顿时眼皮都跳了跳,着意多看了诸葛嘉一眼。

但见诸葛嘉长长的睫毛覆盖着一双凤眼,肌肤白皙面若桃花。之前听说他算顺天府第一狠人,未曾与他有过多接触的韦杭之还有些不信。但这一刻,听到诸葛嘉提议用活人来试验机关的这一刻,他信了。

朱聿恒不置可否,白皙如玉的五指持着白瓷压手杯,手指似比白瓷的质地还要莹润。他没有喝茶,只垂眼看着手中的茶水,低垂的睫毛压着幽深的双眸,沉静似水。

诸葛嘉尚不死心,又继续道:“殿下……”

朱聿恒终于开口,制止了他:“不必询问了,留中是本王的意思,这样的折子,下次别再呈上来。”

诸葛嘉应了声“是”,虽没再说什么,但朱聿恒一看就知道他不服,觉得要是圣上的话,或许不会反对。

“将活人投入这困楼,万一机关出了差错,一时控不住,怕是会将人活生生挤成肉饼吧?”那黑暗的困楼内,危机寸寸逼近的焦灼感还在身上,朱聿恒一时感觉不适,“诸葛提督若有自己的见解,不妨说说看。”

“臣以为,就算会出差错,可死刑犯反正是要死的,早死晚死,都是一死。还不如拿来试机关、武器,替我朝做点微末贡献,何至于白白浪费了那一具身躯,苟活那些日子又顶什么用?”

早死晚死,都是一死。

死。

这一个字,让朱聿恒的心头狠抽了一下,如同淋漓的伤口被人撕开,连耳朵都嗡地一声作响,瞬间失了世间所有声息。

他一言不发,慢慢将茶盏放回桌上,手指轻轻敲了桌面两下。

虽然什么也没说,但看着他阴沉的神情和锋利的眼神,诸葛嘉和神机营一众官兵立即跪倒在他面前,齐齐噤声。

朱聿恒强行抑制自己艰难的喘息,过了许久,他才缓缓说道:“都起来吧。”

卓晏正想起身,一眼瞥到诸葛嘉还跪在身旁一动不动,众将士更是个个低头大气都不敢出,只能也低着头维持着一脸沉痛的模样。

停了片刻,朱聿恒才又开口道:“纵然是死刑犯,该怎么死,也有怎么死的规矩。人乃是世间至矜至贵之物,士大夫薨逝、百姓辞世、烈士死节、囚犯受戮,各得其所,都得让天下百姓心悦诚服。斩首示众与试验机关,虽然都是死,但若擅自逾矩,便难服天下万民之心。是以规矩得立在那里,任谁也不得擅改。”

诸葛嘉赶紧应了一声“是”,俯首垂眼,神情恭谨。

“当权者制定刑罚,并非嗜杀,用以震慑后来者,桩桩条条律法有定,就算是死,也得死得名实相符,死得明明白白。”

说到这里,朱聿恒的声音渐渐缓了下来,顿了顿,他起身示意龙骧卫起驾,并对诸葛嘉说道:“我看你这困楼,该多琢磨琢磨的不是拿什么人试验,而是如何改进才是正经。比如说,把铁皮加厚铸造在里面,或许被困者逃脱的机会,就没这么大了。”

顺天府周边河段不少,京杭大运河中大小船只往来何止千百。到了九河下捎天津卫,河道更是加倍繁多。

就在同一天,各河段的主事们接到了工部的命令,让他们仔细关注、筛查河面各来往船只的情况,尤其是神机营附近河段,务必要将每一艘船都查得巨细靡遗。

最终,是通惠河关口的几个河夫,报告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

他们相熟的一个船娘,驶一艘平平无奇运货南下的小货船,吃水多了三寸半。

“那些河夫常年清理河道,多是光棍鳏夫,因这船娘长相不错,因此日常就颇为关注。据他们说,这艘摇橹货船只有一个船娘,她带一个小女儿,总是谨慎装货,绝不会超过吃水线的旧痕。”河道主事在河上数十年,对于船只再熟悉不过,“何况,三寸半,刚好是多带一个人在这种小船上的重量。因此在船娘等候过桥口时,有个河夫就着意往舱内看了看,果然发现货物当中,露出了一片衣角。”

“那就先盯着,看看那艘船究竟要去往何方。”朱聿恒吩咐道。

旁边领着主事过来的工部侍郎忙应了:“是,已经命人盯紧,另外其他船只的排查也依旧在进行。请殿下示下,等那艘船到北运河段时,是否派人上船搜检?”

朱聿恒摇头道:“没必要,此人滑溜异常,在水上绝难捉捕,何况若打草惊蛇,恐怕下次寻找不易。你们只需把她的行程时刻汇报过来就行。”

待二人应了退下,瀚泓从殿外进来,神情似有不安:“殿下,魏院使那边的诊籍(注1)已拿到了,确有一位女病人阿南,来治手脚旧伤的。”

朱聿恒抬手接过,扫了一遍。

女病患阿南,海客归来,重金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