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琉璃业火(1)(第3/3页)

他终于想起了面前的人是谁。想起了她当年在海上踏浪屠戮、凶光掩日的模样。

他脖子梗住,一动也不敢动,更不敢发声。

阿南回头,缓缓扫过身后的人,又问:“你们呢?信不信我?”

司鹫第一个摇头,大声道:“阿南,我明天在三天竺等你!”

冯胜大声附和,魏乐安也恳切道:“南姑娘公子就交给你了,我等静候佳音。”

阿南神情稍霁,冷冷瞥了司霖一眼,手中流光闪动,身影早已跃出了这颓败的所在。

渐暗的夜色之中,只传来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所有一切我自会安排好,你们只要等着迎接公子就行!”

朱聿恒从府衙出来时,沁凉的风夹杂着零星的小雨,已笼罩住整个杭州城。

阿南的预测很准确,大风雨已经登陆杭州了。

他再次询问杭州都司,是否已经做好应对大风雨的准备。

皇太孙一再示警,所有官员自然不敢怠慢:“布政司已派遣人手加固海塘及城墙,检查各处危房,堵水、排水通道亦已彻底检查。城内城外有危险的百姓皆已防范转移。”

朱聿恒微微点头,抬头见雨丝稀疏,但风势渐大,街上行人寥寥。

此时正有一骑快马在杭州府衙外停下,马上人翻身下马,直冲向灯火通明的大门。

朱聿恒在上马车之前,拿到了浙江布政司截留的这封飞鸽书。

为防止官方飞鸽传书被误扰,江浙一带历来禁止民间私人放飞,还在各通衢之处设了拦截,专门射杀、抓捕单飞鸽鸟,以免有人偷偷犯禁。一旦循踪发现主人,严惩不贷。

此次被拦截下来的鸽子早已被射死,只有一卷被雨水和鸽血染得模糊的纸条,传递到了朱聿恒手中。

那纸条上排列着几行怪异的数字,写的是二七肆庚或是一二五陆申之类的混乱数字,前后全无落款。

唯一特别的,是右上标注着“三拾贰”三个字。另外,便是在左下落款处,印着一个以眉黛画出的标记,寥寥三抹新月形,似是一朵青莲。

朱聿恒在灯下转侧这朵青莲,看到了黑黛内暗暗隐现的青色微光。

他垂下眼,不动声色地回身示意杭州知府给自己找寻几个懂得密信格律的人。

很快,浙江布政司的人便赶到了,接过朱聿恒列出的那几个数字研讨一阵后,很快得出了结论:“提督大人,这混杂相用的数字体例,应该是循影格的密信。”

“循影格?”

“这是民间一种密信法子,拿一本市面上通行的书作为‘本’,然后按照数字,去寻‘影’即可。”一个吏员指着第一个数字三拾贰说,“三拾贰,这三个字的写法不一样,我估计,这个‘三’应该是一套书,‘拾贰’是指书的第十二本。坊间带三字的书,唔……《三车一览》?《诗三百》?但这几本书那么薄,怎么可能有十二本……”

另一个人思忖道:“《三国》?是《三国志》还是《演义》?”

众人皆以为然:“坊间流行的就那几种,都拿过来对照翻看,必有所得。”

当下有人跑去寻书,剩下的人继续研讨:“再看这个,二七肆庚,二七是一种写法,那么应该是第二十七页,肆是另一种写法,应该是第四行。后面的天干地支该用来表示列。第二个数字里有申字,大概是因为天干不够,只能往下续数地支数列。”

不多久,市面上通行的三国刊刻本都已送到。这两部书都很厚,且版本也多,但超过十册的刻本,唯有松鹤堂的《三国演义》。

不到半个时辰,所有字被翻了出来,众人都是面面相觑,不敢作声。

朱聿恒盯着那上面的内容,一贯沉静的面容也被难以抑制的阴霾所笼罩。

他回到下榻处,立即铺纸修书。但匆匆写了几笔,却又因为心底涌上来的惶惑与恐惧,而将纸狠狠撕掉。

他死死盯着翻出来的内容,不敢想,也不知如何下笔。

那上面标注的,是一个人的特征——

肥胖而有腿疾,镇守应天之人。

南京肥胖的官员不在少数,上面也并未写明身份。可纵然是万分之一的风险,他也绝不敢去赌。

因为,那是他二十年来敬重依赖的人,是他这世上至亲之人。

几日前的行宫已潜伏了诡异隐现的刺客,如今再度出现这般描述,他如何能只送一封信去应天,然后自己安坐在杭州等待!

即使,大风雨将至,这一夜必定是艰难跋涉,可他也得以最快的时间,赶回应天去。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霍然而起。

没有带太多人,一行二十八骑换了油绢衣,他在疾风中上马,沿着官道向应天飞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