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大巧若拙(4)(第2/3页)

朱聿恒默然抿唇,而她已利落起身,紧了紧自己的衣袖,朝他一挥手:“稍等一下,快的话我半个时辰便回来了。”

“别太莽撞了。”他忍不住出声道,“你之前曾失陷此处,这次又何必只身冒险?拙巧阁与朝廷交往不少,或许以朝廷的力量施压,他们会愿意交出那串数字?”

阿南朝他一挑眉:“朝廷出面索要,到时候有心人稍微推断一下,不就知道你身中山河社稷图了?朝堂上下针对此事会起多少波澜,你自己心里没数?”

朱聿恒自然知道,要是朝廷出面了,那么就算做得再隐蔽,世上也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他的叔父邯王还虎视眈眈呆在应天要持东宫长短,绝不可能轻易放过此事。

见他一时无言,阿南也并不等待他的回答,只朝他一扬唇角,用口型说了“等我回来”四个字,右手轻挥,流光勾住窗外树枝,她借着反弹的力量转眼跃出了院墙,消失在外面青葱的芦苇荡中。

芦苇茂盛无比,高过人头,如同一层青纱帐遮住了面前的世界。

在根本没有路径的地方,阿南却凭着自己以前摸熟的方向,东一拐西一转,很快便踏上了一条通畅的“道路”——正是那些输水的巨大竹筒。

拙巧阁虽然在江海汇聚之中,但周围海水交汇,是既无法饮用、又无法灌溉的咸水。所以这氤氲仙岛上其实有两种水,一种是包围着沙洲的海水,一种是纵横交错的沟渠中流淌的泉水,来自于岛上日夜奔涌的玉醴泉。

千山拜昆仑,万水归沧海。沿着竹筒逆溯,便是岛的最中心,烟云最盛之处。

前方芦苇荡逐渐稀疏,阿南冲出这绿色的屏障,跃上了一条柳荫道。

她小心地避开偶尔出现在道上的几个弟子,免得他们对生人起疑。等走到柳荫尽头,她拐了个弯,大片鲜艳夺目的颜色顿时涌入她的视野之中。

夏末秋初,面前是曲折的□□。所有花朵抓住最后的时机,过分灿烂如同豁命地盛开。

在霞彩锦缎般的群花之中,万千潺潺流水从正中心的楼阙高台下喷涌而出,流泻于下方池苑。

阿南透过万道绚烂的水纹霓虹,盯着最高处的律风楼看了一眼。

那里依旧门窗紧闭,一如往日般无声无息。

可她不知为何,后背不自觉便沁出了一丝冷汗,仿佛在暗夜之中跋涉的旅人,明明周围无声无息,亦能察觉到逼近的危险。

她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阿南,不要害怕。你是纵横天下难逢敌手的阿南,就算从三千阶跌落,就算面对你此生最大的敌人,你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她一定要拿到拙巧阁中的那串数字——她得让阿言解出那支笛子的秘密,揪出杀害苗永望的真凶,洗清自己的冤屈。

她也希望能从拙巧阁这边下手,查到关于山河社稷图的秘密,帮助阿言逃脱这迫在眉睫的死亡。

还有,公子一定能借助这串数字与阿言的那张地图,以他的五行决推断出山河社稷图具体的分布。到时候,这或许能成为公子与兄弟们的护身符。

她定了定神,将所有的杂念抛诸脑后,顺着□□与流泉,向着正中间欺近。

拙巧阁所有屋宇都建筑于沙洲之上,下方打下众多长达一两丈的巨大木桩。处理过的木头“干千年、湿千年”,在海上撑起了这些华美的建筑,历经数十年风雨,依旧如绚烂仙宫。

因为是纵横沙洲,外人不熟悉路径必定迷路,再加上阁内机关重重,因此防守戒备并不森严。

阿南欺近了高阁,仰头看向上面悬挂的“东风入律”牌匾。

周围水声清淙,花香四散,一片安静。

她努力回忆着当初傅准与自己探讨拙巧阁布局时,曾经说过的话——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艮居东北,背山之势,正是最宜藏纳之处。

她的目光落在律风楼东北侧,那里是一座不起眼的厢房,门上挂了一把很普通的锁。

她正在看着,忽听得后边传来脚步声,便立即抬头观察了一下周围,确定柱子与墙壁刚好是个死角,便立即射出流光勾住檐角,一个折身跃了上去,将身躯藏匿在了角落之中。

只听得足声渐近,两个阁中弟子拿着扫帚过来,扫走庭院中的落花与枯叶。

阿南见他们动作缓慢,心下有点着急。而年轻的那人心不在焉,一边扫一边扯着咸淡:“你说,咱们从来不打扫屋内,里面要是落满灰尘怎么办?”

“阁主都说了,这屋子天底下能进去的只有他一人,其他人进内非死即伤。你冒这个险干嘛,少点事情不好吗?”

“这倒也是……但让阁主亲自打扫,总觉得……”

两人声音渐远,转到后方打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