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2章 突然的冲突(第2/3页)

半个月后,从钱塘起运的十艘装满粮食的纲船,在长江航道上直接倾覆,人员物资全部覆于水中。

消息传到京城,顿时朝野震惊!

特别是,当调查结果出来的时候,当今的脸色十分难看。

十艘倾覆的纲船上,根本就没有粮食存在,船舱里全是一块块不规则的石头。

尼玛的,这是抢劫漕运纲船?

又或者说,有漕运衙门的官吏,和地方势力勾结,共同完成了此次震惊朝野的操作?

可不管那一项,都引起了当今和内阁的震怒。

此风不可长!

一旦朝廷不能第一时间发动雷霆扫穴之势,给予暗中的宵小之辈足够震慑,以后的漕运哪还有安稳可言?

另外,就是漕运衙门到底有没有出现漏洞。

若是有问题的话,那可就严重了,甚至可能影响到北方的粮价以及稳定。

不要忘了,此时的南方,正面临可能出现水灾的状况。

朝廷不断派出钦差赶赴南方,监督查看各处河流的堤坝以及水患防护措施。

整个南方,都笼罩在一种沉闷的压抑氛围之中。

要是稍稍有点火星,搞不好是要出大事的。

这时候运输漕粮的纲船出事,不得不叫当今和内阁阁老们多费一番思量。

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很快,金陵方面就传来一封密信,送到了贾蓉手里。

他打开一看,正是东南沿海大族写给开国勋贵集团的。

内容十分霸道,就是希望开国勋贵集团不要自误,尽快结束津门到高丽的海上贸易,不然情况只会更加严重。

至于怎么个严重法,信上没有说,显然也是怕落人口实。

联系到最近发生的大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至于东南沿海大族,为何会行如此猖狂之举,除了警告开国勋贵集团之外,也不无震慑朝堂的意思。

之前,当今不是被银子的事情弄得很头疼么?

一口气派遣了众多税监赶赴江南,准备在江南狠狠的搜刮一通,起码也要弄到足够的银子。

税监的目的,自然是江南的特产,像是矿山,茶园还有绸缎作坊,以及瓷窑之类的,收取足额税收补贴国库不足。

而这些被收税的对象,正好全是东南沿海大族的命根子。

他们做海外贸易,总得有货物从外海兑换更高利益的货物不是。而东方特产的丝绸,茶叶和瓷器,以及大黄之类的特产,则是外海的畅销产品。

可以说,每一个有些名气的东南沿海大族,其背后都有一个庞大又完整的传统产业链条。

像是茶园,绸缎作坊,瓷窑,甚至制作钢铁的作坊都不缺,水平可能还相当不俗。

他们就是靠自家的出产,还有大乾南方的一些特产,从外海换取惊人利益。

按说,东南沿海大族哪一家的财富,都不会低于五百万两,应该已经足够满意了吧。

事实上,像是他们这样的存在,对于利益的贪婪几乎永无至今,根本就没有满足的说法。

当今突然派出税监收税,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被挖墙脚一样难以接受。

之前,当今派出的税监,被他们联合南方士绅一起堵在金陵那里出不来,一旦出城就是死路一条。

按说,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不错了,若是逼迫太甚的话,那就是公然和当今跳反了。

此时的大乾,可不是正常历史上的中晚明,当今手里可是握着实实在在的刀把子。

东南沿海的地方驻军,就算被渗透得再厉害,也不可能公然举起反旗,银子再好也没有命重要。

可惜,东南沿海大族一向横行霸道惯了,他们在东南海面上就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显然想法和中原腹地的存在不同。

似乎,觉得显露的力量还不足够,这次又来一波劫掠漕粮的把戏,估计就是想要震慑朝堂。

贾蓉都有些无语了,有些人行事真的叫人看不懂。

按说,东南沿海大族的主事人,绝对属于精明强悍的那一种,不然也不能在海面上称王称霸。

由他们支持进入朝堂,成为代言人的官员也不在少数,甚至内阁之中有一位阁老,就是出身东南沿海地域。

还有,最近在东南一代声势不弱的东林书院,也是由东南沿海大族支持的书院力量。

他们本来可以通过朝堂,以及民间两方面的力量,约束当今派出的税监,时间一长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这次劫掠漕粮一事,直接捅了大篓子。

贾蓉可没有替他们隐瞒,先将书信内容告知其余开国勋贵集团核心大佬,然后通过戴权的关系,将书信送到当今案头。

“胆大妄为,真真胆大妄为!”

当今气得双眼喷火,差点当场爆炸,直接就要下令地方驻军抄家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