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取舍(第2/3页)

“糊涂!”孙可望厉声说道:“他李定国还真将自己当做大明的忠臣良将了!我已派兴安侯(冯双礼)提偏师以攻湖南,何曾需要他再来插一手。需知,我们虽然据有云贵广西川南大片地盘,但除了云南稍显富庶,其余各地均为地贫民穷,难以供养大军所需。如今之计,若不能利用清军急攻广东明军之有利时机,迅速进入粤地,夺取这块富庶地盘,如何能壮大我军?”

说着,孙可望在屋中来回踱着步,脸上显出愤怒之色。虽然自己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大明永初朝廷册封的秦王爵位,使得其地位超出李定国、刘文秀、袁宗第等原大西军和大顺军诸多将领之上,但仍旧无法彻底压服诸人。

以前,因为孙可望与艾能奇交好,加上凭借自己张献忠众多养子中之长子地位,还能勉强压制李定国、刘文秀等人,但随着艾能奇征东川中毒箭身亡,他便有些无法做到一言而决的地步。若非李定国、刘文秀以大局为重,事事隐忍为上,勉力维持着农民军的稳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恐早已出现分裂的苗头了。

当初,攻贵州,占云南,孙可望就隐隐生出割据云贵,独霸一方,建立一个以农民军为主的小王朝。

但李定国却义正辞严地警告与他,“登莱已有大明永初朝廷,彼以粗鄙之身,浅陋德行,竟妄自尊大,欲自取灭亡乎?”

碍于李定国、刘文秀实力雄厚,孙可望暂时打消了这个想法,但内心却一直耿耿于怀。

10月中旬,登莱永初朝廷派使者来昆明,册封孙可望为秦王,得意忘形之下,他擅自将云南改作云兴省,大设百官,并且私铸钱币,这也引得李定国对此很是鄙视,数次劝说孙可望恢复旧制,谨遵大明永初年号,停止私铸钱币。孙可望内心深处对李定国忌惮和厌恶,由此更甚。

如今,李定国统大军攻伐广西,竟然不按照他的命令行事,擅自更改作战目标,不攻广东,反而去帮着明军驱逐清军孔有德部,还要北进湖广,威胁江南。这不是在拿自己的不甚雄厚的家底,为永初朝廷吸引清军的火力吗?

“再次派人知会安西王(李定国),不可更改作战目标,务必要东向攻入粤地。”孙可望深吸一口气,冷然说道:“若一意孤行,则大军后勤补给恐难以继续支撑接他发起的湖广战役!”

众人闻言,顿时心头一凛,秦王这是准备以断绝后勤补给的方式,威胁安西王(李定国)放弃攻略湖广的计划。需知,广西所部大军三万余众,粮秣钱饷均有云南供给。若是断了补给,岂不是会置李定国部于危险境地!

但秦王震怒,无人敢建言劝阻,唯唯领命派出使者,前往南宁。

……

11月10日,广西南宁。

李定国,字宇宁,陕西绥德人,十岁即入张献忠军中,历经战阵,在军中以宽厚慈仁著称,每战,骁勇超逸,有“万人敌”、“小尉迟”之称。

在来南宁的路上,齐国黑衣卫驻大明副指挥使戚贤勇对李定国还是做了一番功课,收集了一些对方的资料,但当真正见到李定国当面时,还是被对方表现出的浓浓杀伐气息所慑服。

身长八尺,眉目修阔,躯干洪伟,举动有仪度,因为历经战阵,饱受风沙磨砺,刚刚年满三十岁的李定国显得异常沧桑和稳重,并透出一股上位者之势。

李定国端坐在帅椅上,也在打量着面前这位其貌不扬的汉子,留着大明男子常有的发髻,身着普通棉布长衫,神情不卑不亢,未及自己发话询问,犹自沉稳地坐在那里,一语不发。

“齐国之民,均为我华夏苗裔?”李定国轻声问道,尽力使得自己的语气显得温和一点。

“回安西王,我齐国之民,大部均来自大明,当然都是我华夏苗裔。”戚贤勇拱手说道。

“哦,你家齐王为何一意扶保大明?”李定国好奇地问道:“此前,可是因为受大明朝廷恩惠?”

“我齐国此前并无得到大明朝廷恩惠。”戚贤勇笑了笑,“盖因,我家大王力主坚持派兵扶保大明。只因,不愿神州大陆被鞑虏腥臊之气所沾染。”

“听说,你们齐国兵马非常善战,曾数次击败清虏围攻登莱。”李定国说道:“一月前,你们更是联合永初朝廷官军一战而克南京,震动天下。如此,可有后续作战计划?亦或,是否就此光复江南?”

“我齐国军队下一步作战计划如何,我并不熟知其中详情。”戚贤勇摇头,苦笑道:“不过,以我猜测,南京恐未能久守,大军于其后,必然会择机撤出。”

“呵,我也这般认为,你们联合永初官军出其不意,突然攻占南京,必不可久持,届时,清虏调集大军围攻之时,你们定然会撤出南京城。”李定国点点头说道:“毕竟,南京为四战之地,加之周边地区皆为清军控制属地,你们能考虑及时撤出,倒是顺理成章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