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冻土(第2/3页)

“你们齐国人都如同你这般托大吗?”巴海语气中带有几分不满。

“……怎么?你们想让我们加大对你们的物资支援?”

“你觉得呢?”

“加大物资支援,你们准备的东西可不够换呀。”

“先欠着。”

“……”游大奇闻言,先是一怔,随即笑了起来,“你们欠得多了,以后还得起吗?”

“东西还不起,我们就用命来还!”巴海淡淡地说道。

“用命还?”

“你们扶持我们,不就是想让我们从后面攻打辽东,捅爱新觉罗氏的屁眼吗?”巴海讥诮地看着游大奇,“你们只要给我们加大物资供应,明年我们就去打盛京。”

“再过些日子,河水就要上冻了。”游大奇摇摇头说道:“我们的船开不过了。……问题是,你们敢打盛京吗?你们又打得下盛京吗?”

“打盛京,有何不敢?”巴海冷笑一声,“即使我们打不下盛京,但可以将吉林和辽东打烂,把人和财物抢光!”

“呵呵……”游大奇这时反应过来了,“你们这是盯上了清虏的大量汉人移民吧。”

“是又如何?”巴海说道:“你们齐国人没看出来吗?爱新觉罗氏准备要重新经营辽东了,这是在为自己留后路。”

“所以,你们想将他们的后路给掘断?”游大奇点头说道:“顺便还能通过掠夺辽东,获得更多的人口和物资。”

“不错。我们准备明年夏初发动一次对辽东的攻势,在他们做好准备攻打我们之前,先下手为强,毁掉他们的辽东根基。”巴海继续说道:“河水上冻,你们的船只无法开过来。但你们可以通过镇州(今俄罗斯海参崴),用雪橇爬犁,给我们运送一些军械物资过来。……对了,还有粮食。”

“我现在无法给你确切的答复,待我返回云州后,需要向我的上官报告。”游大奇摇头说道:“不过,你可以先将你们的需求列一份清单,我好回去帮你们问问。”

——

10月12日,镇州,沙头卫(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波克罗夫卡镇)。

清晨,一层薄薄的白雾笼罩了整个大地,树木,草甸,庄稼,也覆盖了晶莹的白霜。气温已经降低到不足10摄氏度,寒冷的冬季即将到来。

随着日头的逐渐升高,薄雾散去,在沙头卫城的周边,无数的农田中,可以看见依旧有许多勤劳的农人们忙碌于许久。他们会趁着天气尚未变冷,将田地里的最后一点粮食尽可能的全部抢收干净。

经过十余年发展,作为永王最为重要的海外领地——镇州,拥有人口规模七万余人,建立了镇州、大宁卫(今俄罗斯阿尔乔姆市,海参崴以北45公里处)、水源卫(今海参崴拉兹多利诺耶镇)、双城卫(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沙头卫、保靖卫(米哈伊洛夫卡镇)、安化卫(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以北30公里雅罗斯拉夫斯基镇)、明州卫(今俄罗斯纳霍德卡港)、大石卫(今俄罗斯大卡缅市)、青津卫(今俄罗斯扎鲁比诺市)等大小十个卫所堡寨。

整个镇州领地属海洋性气候,冬季偏冷,夏季温热,而且河流纵横,水源充沛,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云州(今日本北海道)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经过数万勤劳的移民不断开垦,耕地面积已达近百万亩,主要种植小麦、燕麦、大麦、玉米、大豆、土豆等粮食作物,以及大量的蔬菜和瓜果。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偏远寒冷的外东北地区,竟然还开辟出了数万亩水田,栽种南方地区才有的水稻。而做出这些农业壮举的,全赖于从朝鲜咸宁镜道招揽的朝鲜移民。

朝鲜移民具有善于耕种水田的传统,移民镇州后,他们凭借在半岛的水田农作经验,大胆地在一些稍具水利条件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汉族农民放弃的草甸地、苇塘地和涝洼地上开发出片片稻田。他们克服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缺乏水利设施等各种困难,硬是种出了一季水稻,让处于荒僻东北的移民们吃上了本地生产的稻米。

永王属下的民政官员闻知后,立即将此地数百朝鲜移民又迁移至云州,用于指导该地农人在条件更为优越的云州地区栽种水稻,以丰富和增加云州地区的粮食种类。

镇州知府(镇州于三年前由州升格为府)栾世奇骑着马缓缓地奔行在沙头卫城郊外田野里,身后跟着一队骑兵,背着火枪,挎着短刀,紧紧地随行护卫。

一个月期,永王传来谕令,从镇州解送了粮食十万石,转运至云州,以为新增移民所需。然而,几日前,齐国驻镇州黑衣卫指挥使谢志升也提出粮食采购需求,想从镇州领地调运两万石粮食,给北边那个清虏叛军所建立的渤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