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张势(第2/3页)

对于仕绅的反对和恶语诋毁,孙可望直接以“刀枪加颈”的方式,进行强行压制,对那些明目张胆反对他的地主士绅,毫不手软地予以严厉处置,打杀、下狱、剥夺田产、没收财物,一时间,在整个江南地区掀起腥风血雨,令无数地主士绅之辈,噤若寒蝉。

但孙可望知道,他能一时压制江南地主士绅,凭借的就是他拥有的强大武装。若是他在北伐清虏战争中,不能获取一个又一个胜利,提升他的声望,必然会使得那些蛰伏的反对势力再次跳出来,对他的统治基础构成严重的威胁。

此次北伐,先胜后败,不仅损兵折将,还让清虏给反推回来,使得朝堂中已经出现一丝不和谐的声音,至于民间,那更是有无数的地主士绅在幸灾乐祸,看他的笑话。

所以,孙可望便希望在战场上获得一些积极的进展,不仅要止住目前中路和东路两个方向的颓势,还要适时发起一次反击,予清虏重创,挽回朝堂内外对他不利的言论。

当齐国使臣来到南京后,他便第一时间接见了对方,想从齐国这里获得一些支持和援助。

“我们在琉球倒是积存不少军械和弹药,若是你们大明急需,我们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援。”黄子加在听到孙可望婉转表达需要一批火炮,以补充部队时,没有任何推辞。明军在这两个月时间,被清虏追在屁股后面,一路撵到了济宁,想是损失了不少火炮之类的军械。

“感谢齐国在我大明危局之际,提供的支援和帮助。”孙可望心里不由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怕刚才提出紧急采买一批火炮时,会被对方一口回绝。

“秦王殿下,在来南京之前,我齐国将领曾集议讨论过山东战事。”黄子加说道:“我们一致认为,清虏重兵围困济宁,意在围点打援,利用他们强大的骑兵部队,将你们大明的援军各个击破,歼灭你们大明的有生力量。”

“嗯,我大明军议,也有此定论。”孙可望点点头,说道:“故而,我大明将再组一支重兵集团,过长江,经江淮,徐徐推进,不予清虏可乘之机。”

“为了配合你们大明的军事行动,我们齐国准备于清虏侧后发动一次登陆作战,以调动清虏兵力,为你们创造必要的反击机会。”

“甚好!”孙可望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如此,我大明便有更为充分的时间来组织和集结军队,向清虏发起最为猛烈的反击。”

“敢问殿下,不知此次领兵主将可有人选?”

“孤有意调湖广大营主帅、定国公(白文选)前来挂印出征。”

“定国公若是离开湖广,岂不是会给清虏于中路突破,创造机会?”黄子加摇头说道:“其实,秦王殿下还有更好的选择。”

“嗯?”孙可望狐疑地望着黄子加。

“赣王(李定国)曾经在两广、湖南等地,数击清虏,几无败绩。这般帅才,不该闲置于南昌,使其纵情山水,享田园之乐。”

“李定国?”孙可望闻言,嘴角抽动了几下,脸上不由显出几分阴郁之色。

——

1月26日,南昌。

“父王,你不能去。”李嗣兴看着陷入沉思的李定国,轻声说道:“王尚礼无能,自沧州大败后,不到半个月时间,连丢德州、滨州、济南等重镇,如今又狼狈地退守济宁,情势已极其险恶,不断向朝廷告急,请求再发援军。孙可望此时请父王挂帅北征,是让你去收拾烂摊子。稍有不慎,父王不败的威名,便……便毁于一旦!”

“赣王殿下,世子说得不错!”平阳侯靳统武沉声说道:“那孙可望嫉贤妒能,自第一次北伐战争结束后,唯恐殿下再立战功,危及他的地位,将殿下闲置于南昌十余年,还将咱们的兵马困在江西,多方打压排挤。如今,北方战事不利,损兵折将,这次北伐眼见又要以失败收场,这对孙可望的威势不啻于形成致命打击。所以,殿下切勿接受此番任命,为孙可望挽回败局。”

“各部将士还堪战否?”李定国转头看着自己的长子和心腹爱将,微微一笑,“你们可还敢再随我于战场厮杀?”

“父王……”

“殿下……”

“记得十几年前,齐国人曾对我说过一句话,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李定国摆摆手,制止了两人试图再行劝告,郑重地说道:“我与秦王理念不合,行事有异,但此为兄弟之争。而清虏窃居中原二十多年,剃发易服,毁我华夏文明,弃我汉人衣冠,视天下百姓为奴仆。故,本王对秦王数次北伐,以恢复中原,金瓯一统,是欣然认同的。”

“殿下,若是应了那孙可望而挂帅出征,若胜,恐又会遭到他的忌惮和打压,若败,则不仅声名毁于一旦,而且还有可能有性命之忧。”靳统武急切地说道:“而且,孙可望调我赣军北上,有釜底抽薪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