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蒙娜丽莎(第3/4页)

“好的,好的,好的,姐姐你快说给我听!”

宗意支着下巴,把自己伪装成一朵渴望知识的小花。

“因为达•芬奇不是专职画画的,所以他对于绘画的理解,也和同时代的画家不一样。尤其是在颜料的调配上,达•芬奇是非常随心所欲的。我和你说过吧,有时候颜料用多了,达•芬奇就喜欢用拇指把颜料按平。”

“是的呀,姐姐,你和我说过,达•芬奇流落在欧洲之外的唯一一幅作品,《吉内芙拉•德•本奇》就是因为有了达•芬奇的指纹,才没有再被人质疑是不是达•芬奇本人的作品。你还说达•芬奇的好几副画里面都有留下拇指的指纹,可以相互印证。”

“没错,这些指纹,也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证明达•芬奇作画时候的随心所欲。”

“可是,我的姐姐诶……”

“别可是了,现在给你解释。”梦心之用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力求能把钻进钱眼里面的宗意给拉出来:

“因为达•芬奇首先是科学家。”

“所以他的颜料调配,更多是功能性的、科学性的,只要颜色对了就行。”

“他并不像同时代的其他画家那么潜心研究颜料。”

“也没有从一开始,就想着让自己的画作分毫不差地流芳百世。”

“达•芬奇用来作画的颜料里面,有很多都是容易被时间侵蚀的。”

“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画会很容易改变原貌。”

“卢浮宫博物馆既然收藏了这幅画,肯定是希望这幅画,永远都是最初的样子。”

“为了实现这一点,博物馆每年都需要投入巨额的维护费用。”

“这些维护费用一旦产生,是不是都会叠加到这幅画的价值里面?”

“这样是不是就导致了这幅画,贵的出类拔萃?”

“也正是因为这幅画这么脆弱,博物馆才需要给它上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险。”

“这样是不是就能解释,这幅画为什么这么贵?”

梦心之尽力了,如果宗意还是没有办法被说服的话,也只能由她去了。

本来嘛,教育小孩是爸爸妈妈的责任,又不是她这个做姐姐的职责所在。

“哇哦,原来是因为达•芬奇乱用颜料才这么贵啊!”宗意拍着手站了起来,“这样就对了嘛!”

“对了?”

梦心之反而不自信了起来,她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把固执己见的妹妹给说服了。

她可以不教育妹妹,却也不希望因为一部电影,把妹妹给带沟里去了。

“是啊,这就和小时候我拿刚吃过饭还出了很多汗的手去摸我最喜欢的公主裙是一样的道理嘛。”

宗意又兴奋又遗憾,拉着梦心之的手,摇啊晃啊地说:“你还记得吧姐姐?被我摸过的那条紫色裙子,到了第二年就发霉了。”

“呃……是有这么回事。”

梦心之并不记得宗意有没有摸过紫色公主裙,更不记得有没有哪条发了霉。

她只想抓住一切机会,让妹妹不要被电影给带偏。

“太有意思了,原来呀,《蒙娜丽莎》这么贵,是因为达•芬奇又是乱调颜料又是乱摸导致的呀啊!”宗意高兴地转着圈圈,“哈哈哈哈哈,这样确实是挺增加维护的成本的,就像我经常增加妈妈的负担一样。”

终于,宗意同学的逻辑也自洽了。

笑出古典音阶,开心地下楼睡觉去了。

留下看了十几遍《达•芬奇密码》的梦心之在五楼的天台发呆。

她不相信真的有什么达•芬奇密码。

在梦心之看来,电影里面对达•芬奇画作的研究,就和红学研究红楼梦似的,在很多细节上,都研究得有些过了。

比如贾宝玉是皇帝的私生子甚至是太子啊。

所谓的“假宝玉”实际上是“真宝玉”啊。

不管是为《达•芬奇密码》议论不止,还是为《红楼梦》争论不休。

都是把一本小说当成史实来研究。

在文物和博物馆专业出身的梦心之看来,这么做完全就没有意义。

要说史实,要说相信,她只相信出土文物。

历史已逝,只有文物,能够还原真相,或者,至少是真相的一部分。

可是,奇怪的是。

她又经常会做一些离奇的梦。

比如看了《达•芬奇密码》,就梦到蒙娜丽莎。

是丽莎夫人这个人,而不是这幅画。

在梦里,丽莎夫人唱歌给她听。

梦心之从来没有在现实生活里,听过那么好听的声音。

再比如去辽宁博物馆看了《洛神赋图》,就梦到曹植和洛神的爱情纠葛。

在梦里,她和洛神在水面翩翩起舞,探讨人世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爱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