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孤女(第2/2页)

此后萧沁瓷入了宫,岭南那边便再也没有送过东西来,或许送了,只是萧沁瓷不知道。

萧滇显赫时不过是个纨绔子弟,落魄后更是大周毫不起眼的末流小吏,皇帝居然主动提起了他的名字,就是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萧沁瓷慢慢说:“明哲保身,是人之常情。”

莫说是萧滇,她也不是未曾和萧家人一道获罪吗?说起来她比萧滇过得还好些。

皇帝忽问:“当年萧家获罪,你可有怨恨?”

话到此处萧沁瓷早已有了准备,面上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一点惊讶,隐带悲意。她摇摇头,说:“贫道能怨恨谁呢?若我说我有怨陛下会治我的罪吗?”

平宗儿女众多,有的是人等不及想要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当年英国公领长安城内外城防,掌管五城兵马司,秦王和金城公主合谋谋逆,起事的军队就是从兵马司调的人手,英国公百口莫辩。

谋危社稷按律是要诛九族,平宗对自己的儿女下手时毫不留情,竟还念着同英国公的情分,十恶是不入公卿八议的,但最后英国公府只判了阖族流放,不得返回故土。

“你有怨也是人之常情。”皇帝用她的话来回答。

萧沁瓷低声说:“贫道早过了怨恨的年纪了。”若她说有怨,那该怨谁?平宗皇帝?那是先帝。

可她真的不恨吗?

她不明白皇帝今日怎么会来文宜馆,还恰好撞上她,如今并不是提及萧家旧案的好时机,她不想皇帝再纠着此事,暗恼自己怎么就没有管住好奇心,偏偏去将那治国十二疏抽了出来。

但是那卷书就放置在这些道经之中,皇帝真的不知道吗?

这个念头在她脑中一闪而逝。

“是吗。”皇帝意味不明的说,将锦袋放回书架上,“萧娘子今日想看什么书?”

萧沁瓷将先前找出的那本道经呈上去。

皇帝接过翻看,随口道:“这本里头的道义太生僻晦涩了些,不适合你读,”他沿着书架走动,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本,抽出来递给萧沁瓷,“不如这本《妙华经》。”

萧沁瓷原就是随手拿的,也不准备认真研读,可皇帝都这般说了,只好将皇帝赐的那本接了过来,只怕她回去还得将这本经书好好看一看。

但皇帝对此间熟稔的态度加深了她心中的疑虑,皇帝真的不知道那本治国十二疏就放在那里吗?

思及此她忍不住朝那处看了一眼。

皇帝注意到她的动作,不由问:“怎么了?”

天子不是个细致的人,但萧沁瓷总归是让他上了心,难免不由自主地留意她的一举一动,能及时察觉到她的异样,。

萧沁瓷犹豫了一下,说:“……方才那本书没有挂牌。”

皇帝知道她心思细腻,定然能观察到这些小事,却不防她会直接说出来,今日的萧沁瓷确实有些不太谨慎。他随意道:“无妨,许是内侍疏忽了。”

不是内侍疏忽,那本书是他在藏书阁翻出来的,又放在了文宜馆,故意选了这排书架,故意不让人挂牌,就是给她看的。

皇帝给她找了□□经,倒也没忘给自己也寻一本做做样子。他目光在书架间逡巡,便听见萧沁瓷问:“陛下今日怎么会来文宜馆?”

还没有人敢这样过问天子的行踪。

皇帝的严苛之名并非空穴来风,曾有宫人私自窥探帝踪,被他下令杖毙,也有在御前侍奉的女官仰仗自己出身高贵,言行有些放肆,转眼便被处置了。

萧沁瓷这样问,其实是逾矩了,但皇帝没有不快,反而反问:“朕不能来此处吗?”

话一出口萧沁瓷便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妥当,她实在是没有资格这样说话的,或许是被突如其来的意外乱了心神,她今日着实有些不谨慎。

皇帝的话不轻不重,落在她耳中却让她自觉难堪,当下面容便有些苍白。

皇帝只是随口一答,并无旁的意思,却听萧沁瓷道:“是贫道放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