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追封(第2/2页)

流珠道:“奴婢这就派人去问。”

“两仪殿和紫极观都派人过去,”太后端坐在榻上,额上凤衔明珠轻轻一点,“请陛下到永安殿来一趟,就说哀家有事相商。”

流珠诧异:“现在?”

“现在就去。”太后语气坚定。

流珠觉得此事不妥,但不敢违逆,出殿去唤了几个得力的宫人来吩咐几句,便让他们去请圣上了。

一片寂静中苏晴怯怯地开口:“姑母……”

太后转头看她,眼神威严,她盯着苏晴看了一会儿,神情逐渐温和,招手示意她近前来,柔声道:“阿晴在宫里小住几日,陪一陪哀家如何?”

“我、我自然是愿意陪着姑母的。”苏晴从前也奉太后的旨意进宫在永安殿小住,宫中的一切于她而言并不陌生,只是年节将至,她不好在宫中久住,出口时便带上了几分犹豫。

太后却仿佛没有看到,又笑意吟吟道:“让你这样的小姑娘日日陪着我只怕也会觉得无聊,”苏晴摇摇头,正想说话,却被太后截住话头,“不如哀家叫阿瓷也来,你们年岁相仿,定能玩到一处去。”

苏晴又是一愣。

苏晴不喜欢萧沁瓷。她一个孤女,又生就那样的美貌,苏家的人都知道,当年皇后要选人进宫,放着苏家的女儿不挑,却选了一个外姓女,后来萧沁瓷出家,他们也说是太后挑错了人。况且太后的喜爱只有那么一点,分给了萧沁瓷,苏晴能得到的就少了,苏家的女儿或许蠢笨,但并不天真。

可她能拒绝吗?太后也并不给她拒绝的余地,转头就唤了人来去请萧沁瓷。

宫人出门时又被太后叫住:“流珠,你亲自去。”太后不疾不缓道,“哀家觉着这永安殿里素了些,早前让阿瓷送插好的梅瓶过来,却总也没等到,这孩子知礼,不肯轻易过来,这次来就先叫她去采几枝梅花一并带过来吧。”

苏晴皱着眉,不明白太后为什么在这种时候还惦记着梅花。流珠心思细腻,略一思怵便明白了太后的意思,应了是。

——

皇帝今日在两仪殿,年底事忙,各部要呈报这一年的事宜,还有官员考评,以及年后的各项祭典也要准备起来。皇帝是专权之人,事事都要亲问,不会为了修道耽搁政事。

永安殿的宫人禀明了来意,便听御座上的天子问:“太后可有说要同朕商量什么事?”

宫人把头埋得更低:“太后娘娘不曾明言。”

殿中一时安静。

皇帝看向桌案上摞着的一沓奏折,俱是这段日子朝上为了他要追封双亲一事争吵不休的请奏。

“你回去告诉太后,就说朕会去的。”

宫人得了皇帝的准话,也不敢问圣上几时去永安殿,立时便回去复命。

皇帝没了看折子的心思,问左右的人:“今日永安殿有什么动静?”

二十四衙门管着阖宫,皇帝断了太后的耳目,她的手伸不到前朝。

梁安道:“苏家的四小姐今日进宫去了永安殿。”

“原是这样。”片刻后,皇帝嗤笑一声。

太后沉不住气了,只是不知道这么匆匆忙忙地请他过去,是要说追封的事还是要说些旁的。

——

兰心姑姑将永安殿的宫人请进来时萧沁瓷正在提笔描一张青词,她不知苏晴今日进宫的事,也不知晓前朝因请封而起的波澜,只以为是太后坐不住了。

她同流珠姑姑甚是熟悉,道:“姑姑怎么亲自来了?可是太后娘娘那边有什么事?”

流珠姑姑不动声色,丝毫不提前朝事,只说今日苏娘子来了,太后邀萧沁瓷过去。

“阿晴来了?”萧沁瓷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可是家中出了什么事?”

“夫人放心,家中一切安好。只是年后四娘子便要出嫁了,太后想着叫四娘子出嫁前在宫里多陪陪她。”

萧沁瓷一默,问:“我竟不知阿晴已定亲了,不知定的是谁家?”

“安乐侯家的世子,”流珠道,“日子定在明年的八月十六。”

萧沁瓷笑起来:“竟是临着中秋,阿晴妹妹好福气,定能婚姻圆满。”

八月十六,离着如今还远,太后思念侄女,还有的是时间叫她年后进宫相伴,做什么要赶在这时把人传进宫。

“我这就随姑姑一道过去。”萧沁瓷从桌案后出来,敏锐察觉到流珠姑姑的目光不动声色地打量过她。永安殿是出了何事,惹得太后近前的宫人这样急匆匆地要带她过去,偏偏又不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