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粮食一直是个大问题(第3/3页)

至于粮食去那儿了,大家都知道,但没办法说。

国库里征的粮食,一部分被划拨下去当百官的工资了,一部分被划拨到各个衙门去做工程了,还有一部分被划去帮李渊建造陵寝了,剩下的就只有十几万石了。

当然了,造成这种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今岁的夏粮,陕东道、都畿道,以及各地的藩王,还没有如数上缴粮食。

不然刚刚获得了一个大丰收,朝廷也不至于穷到这种地步。

只不过,陕东道、都畿道、以及各地不上缴粮食的藩王,该如何处置,得李元吉定夺,他们也不好议论。

以如今大唐的局势看,李元吉面对这些人也只能以安抚为主,不能采取过激的行为,不然人家很有可能反给李元吉看。

所以人家不上缴粮食,他们也不好说什么,李元吉也不好兴师动众的去问罪。

“河北道和都畿道所需的粮食你们不用担心,你们只需要筹措出道宗率军赶到都畿道所需的粮食,以及随后孝恭领兵出征期间所需的粮食即可。”

李元吉在李纲等人齐齐愁眉不展的时候,稍微交了一点底。

在洛阳到棣州,棣州到交州的海运贯通以后,粮食虽然仍旧是个问题,但还不至于卡脖子。

大不了厚待一番冯智戴,让冯盎带着人去交州外抢劫好了。

虽然将粮食从交州运到棣州,甚至棣州到洛阳的沿途不赚钱,甚至还会赔上好大一笔钱,但只要能确保大军所需的粮草能及时供应上,赔钱也就赔钱了。

反正近一年多,走水运和海运的大船也捞了一些,赔得起。

就是李孝恭随后所需要率领的大军规模有些庞大,并且要赶赴到太原、云州等地作战,河北道的海运和水运大船,就是赔着巨额的本钱去运粮,也不一定供应得上。

所以还需要朝廷来筹措。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臣等倒是能想想办法。”

陈叔达沉吟着说。

只要不是马上要一大批的粮食,那他们倒是可以想想办法,顺便催促一下那些已经被招抚的陕东道官员和藩王们尽快把粮食交上来。

“那就让任城王带上三万石粮食出发,剩下的粮食由沿途补足,随后臣等会以其他的方式将粮食补给沿途的各个衙门。

若有富裕的官员献上大批粮草的,臣以为应当赏赐。”

萧瑀在思量了一下后,缓缓开口。

同时,萧瑀、陈叔达、裴矩、李纲等人心里都生出了一个心思,那就是将陕东道的官员调离的事情,必须得尽快做起来了。

这种事情根本不需要李元吉吩咐,只要他们在年终总结的时候,依照吏部报上来的文书直接做就行了。

到时候只需要给李元吉一个名单,由李元吉核准签发就行了。

至于藩王们的调动,那就不是他们能插手的了,得李元吉独裁。

不过以他们对李元吉的了解,这种事情应该不会拖太久。

毕竟,以李元吉所展现出的霸道,是绝对不会允许这些人在下面拖朝廷后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