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跻身前五大股东

“好了,这周结束之后,基本上基金也已经进入到正轨了,我们算是度过了最艰难的开局时刻,大家都辛苦了。”

今日收盘之后的复盘会议上,顾君浩也算是轻了一口气,公募型基金仓位的要求,申购金额的不可控是最难处理的。

虽然算不上菜鸟,但自己即使是两世为人,也是第一次接触公募基金的具体运营模式,光那些复杂的条例就够自己喝上一壶了。

最近一段时间,顾君浩也是压力不小,这种每日公布净值的模式,跟自己当初在桃股吧晒交割单,倒还真是有些异曲同工的模式。

但,今时往昔,无论是资金量还是心态,那可就不能同日而语了,之前在桃股吧即使是失败了,大不了删帖子走人,顶多是被人笑话几句。

最不济也可以跟前世那个打板割肉的那位灯X人一样,在桃股吧负责起搞笑担当,也不失不一条出路。

但当了基金经理,可不如此了;好在,顾君浩跟他的团队战胜了市场以及心理,两个星期的交易获得了10%以上的收益,可谓是梦幻开局。

“不辛苦,这半个月我们也学到了不少,老板对我也特别照顾,非常感谢老板!“回答顾君浩的是内部竞聘的那位员工,名叫刘萌萌。

很女性化的一个名字,不过却是个身高有着182的大小伙子,今年25岁,也是金融相关专业毕业的,不过之前是在投研部工作。

投研部就是君实资本基金业务部改组成为投资事业部之后的一个下属部门,负责调研工作,不过像许渐青当初有一个游资梦一样,他志不在做调研工作,而是想成为一名交易员。

这一次刘萌萌很好的抓住了君实基金第一次内部竞聘的机会,成为君实价投的一名交易员,也算是初步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不用谦虚,这两个月你表现不错,周末好好休息,该有的奖励不会少了你们的。”顾君浩笑着说道。

刘萌萌之前没有过交易员的工作经历,为了防止工作当中出现差错,这半个月以来交易过程当中,顾君浩确实对他指点过不少。

目前资金量有限,顾君浩还能凭借着前世的一些记忆碎片还有自己的分析来决定持仓股,等到了资金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再这么干了。

哪有一直坐在办公室的基金经理,即使是装装样子,顾君浩也肯定会去一些上市公司进行调研,所以在去年初新租了场地之后,顾君浩就对公司进行改组了。

投研部门不管他们的分析如何,顾君浩用不用,都必须存在;不然成天坐在办公室的股神,那真的要被切片研究了。

君实资本与君实基金目前就在同一栋办公楼里办公,虽然分属两家公司,不过大体上还是运用同一套班底。

只不过,从归属上进行了一些区别,像顾君浩以及刘婷婷还有萌萌,社保工资都切归到君实基金旗下。

这种模式在甬城这边挺常见的,君实二号旗下就有一名客户就是如此,一套班子两家公司,同一个厂区运行。

一家公司从事研发以及具体的销售业务,一家公司从事生产,部分高管则是同一套班子,以节约人力成本。

君实资本以及君实基金这种运营模式,顾君浩还是学习这名客户的,为此也向他请教了不少管理公司方面的知识。

虽然分属不同行业,但公司运营的模式总体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而这些就是顾君浩发行私募所建立的人脉资源所带来的好处之一。

这样隐形的好处还有很多,例如办个什么手续之类的,或者是想要约见哪个行业的人士,大家都可以行个便利。

这一次如此顺利快速的组建君实基金,也得到了不少人脉资源上的便利,不过很可惜的是,顾君浩在基金的圈子里依旧没有多少朋友。

目前的同行们,虽然没有像刚开始那样的排斥顾君浩,但多少也有点不愿意跟他打交道。

其一是同行的基金经理大多数出身名校,对于顾君浩这种野路子出身的人本身就带着一定的不屑成分。

再者就是君实系两支私募基金不按常理出牌的操作,亏了不收管理费用,而偏偏他的业绩又非常的好,这就更让人不爽了。

好在公募基金顾君浩没有这么干,不然又要得罪一大批公募基金的同行了,不过即使顾君浩想要在公募基金里按亏损不收取管理费用的方式运行,那估计也就没有君实价投这支基金了。

真让顾君浩做起来了,那得是砸了多少人的饭碗,上面不出面大家也要搞死这支基金。

还有就是顾君浩实在是太年轻了,无论是私募还是公募,大家至少都算得上顾君浩叔叔辈的了,碰上这么一个业绩优秀的后辈,打交道起来多少有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