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实业的基因

自6月17日以,市场所有的焦点都聚集在万柯股权争夺之上,大量媒体竞相报道。

历时一年,跌宕起伏的商业之争,吸引了无数吃瓜群众的眼球,无论是炒股亦或是不炒股的,都在关注着这场商业纷争。

6月28日,来自万柯管理层的反击来了。

万柯工会委员会向当地法院起诉保能损害股东利益。

随即,万柯独董公开发文指责原第一大股东与保能多次密切接触,是否已经涉嫌形成关联和一致行动人行为。

紧接着,目前万柯第一大自然人股东向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七部委实名举报原第一大股东与保能之间存在着重大利益关联以及大量的内幕交易。

来自管理层对于保能以及原第一大股东的反击,从法律,舆论以及监管部门,三管齐下,可谓是毫不留情。

沉寂半年之后,双方的争夺已经几乎到了刺刀见红的地步。

也就是在这一天,君实资本与旭申股份低调的签署了入资协议。

这半个月以来,市场硝烟四起,不过顾君浩以及君实资本可没什么时间吃瓜。

一级市场的两个项目同时进行,让相关员工的工作负荷度提升了不少,旭申股份在今日完成了今年以来的第五次增资。

这一次的增资,顾君浩以及君实资本很幸运的参与其中,君实资本以4000万元的价格获得旭申股份1.49%的股份。

增资后的旭申资金注册资本从1.94亿元变更为3.59亿元,君实资本的参股有一定的溢价,不过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如果旭申依旧能够在明年如愿IPO成功的话,按照其解禁之后的市值,这4000万元的投资在一年的时间之内至少会获得五倍的收益。

相比起前面入股的那些投资者而言,顾君浩这一趟算是末班车了,徐东也坦言,这一次的股权重组之后,旭申股份股权不会再有任何的变化。

之后,将全力冲刺IPO,这位老大哥可以说是对顾君浩特别的照顾了,能够让君实资本搭上一级市场的末班车。

比起前面的两笔投资,旭申的入股可以说是奔着IPO去的,目的性非常的明确,入资之后,IPO的过程当中,顾君浩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才行。

利益共同体就是如此。

汽车零部件行业,由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在2016年,并没有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相比起传统行业,各大机构更愿意投资互联网等能够快速上市的行业。

2016年,依旧是互联网行业的天下,抖,快,直播行业,甚至某些互联网小贷公司都能够上市,实体行业要更加的吃香。

一级市场里,资本对于这些能够快速上市变现的公司趋之若鹜,对于实体行业则显得兴致缺缺。

虽然此时,市场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保万之争之上,但作为一名在二级市场混得风声水起的基金经理,顾君浩这种反其道而行的行为,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一家投资公司规模到达一定地步之后,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参与一级市场的投资都是必然的。

但顾君浩在一级市场不选择那种投资时间短,资金回流快的行业,反而选择这种需要长期经营的实体行业,就显得有些另类了。

虽然当下互联网公司溢价很高,但这也仅仅是对于一级市场而言,一旦公司上市,那获利就可以完全抹平这些溢价,达到大赚的地步。

按现如今君实资本的体量,只需要稍加动用一些杠杆资金,参与这些互联网企业的投资是完全有机会的,哪怕就是二级市场的定增,都要比投资实体行业见效快一些。

结果顾君浩却不为所动,短短半个月洒出去7000万元的现金,充分表示出他对于投资实体行业的决心。

同时,顾君浩也很罕见的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坦言,自己想要做的就是金融反哺实业,未来还将投资更多的实体行业。

并且,顾君浩一再强调,投资这些行业的最终目的并非为了上市套现,企业经营良好的情况下,会遵照实控人的经营方式,不干涉其具体运营。

对于顾君浩的表态,投资圈多少是有些不相信的,哪有不吃鱼的猫,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顾君浩的一级市场投资总是有些诡异的。

这种表态更多的可能是出于面子的考虑。

当然了,也有媒体采访顾君浩,单刀直入的询问顾君浩为何不选择当下前景更好的互联网的企业投资。

顾君浩给出的回答是:“跟做股票一样,我从不追逐热点,我只会等热点来追我。”

这种答案可谓是十分的霸气,一时之间整个投资圈无言以对。

毕竟,前后三支基金的业绩摆在那里,大家也想不出能够有力反驳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