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此绝非朝廷之福(第3/3页)

更确切一点的说,汉人文士逐渐变得文弱,还是北宋中期以后的事。

而在这之前,文人出将入相是常态,大多数读书人远处能弯弓射箭,近处可拔剑砍人,这点基本操作还是有的,至少不缺胆气。

就连我们印象中的杜甫、白居易等诗人,虽然跟职业的士兵差得比较远,但也绝不是文弱书生。

不过生长在中原郑州一带的范质,第一次见到河西这种粗犷彪悍的民风。

他们打着朝廷的旗帜,秦州节度使的旗帜,但仍然会时不时遭到不怀好意的窥视,甚至直接上来劫掠。

不过好在范质发现,这个归义军使节所率领的二十几骑骑士,十分骁勇。

他们胯下俱是好马,身带强弓,即便面对前来劫掠的有几十上百,甚至数百胡人骑兵,他们仍然敢主动出击,左右开弓。

一路西行了六十余里,周围的胡骑都被他们连续打退,看这种情况,范质也就放下心来了,他甚至还有闲心,跟身边的贾言昌夸赞了起来。

“某在东都也听过归义军张太保英雄无双,今日见贵使麾下儿郎如此骁勇,方知其言不虚也!”

贾言昌对于范质这个中原朝廷前来册封的天使,还是十分满意的,虽然官职不高,但架子相应的也不大,一路与他相处十分愉快。

所以贾言昌有心提点一下范质,免得他到了河西搞不清楚状况,于是贾言昌指着护卫在左右的骑士笑着说道。

“天使谬赞了,不过此时左右护卫我等的,却不是归义军的骑士。”

范质大惑不解,“贵使不就是归义军的使节吗?怎么这些骁勇的骑士,却并不是归义军的骑士呢?”

贾言昌沉吟了片刻,“天使可知此次某至朝廷,为何只为曹元忠公请瓜沙二州观察处置押蕃使吗?”

范质摇了摇头,此事确实奇怪,历来周边藩属请封,都恨不得请的越大越好,哪有往自己降低请封的。

所谓瓜沙二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比起归义军使,差了好几个档次。

而且这还把自张义潮以来,归附河西六郡辛苦得来的归义军这杆义旗给抛弃了,确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他也感觉到了,这个归义军的贾正使,可能是要提醒他什么。

这范质可不敢大意,他虽是朝廷天使,但又不是什么大官,况且大唐朝廷风雨飘摇,他回去之后,朝廷还在不在也不知道。

就算朝廷还在,他区区一个户部巡官,千里走到河西出了问题,比如被嗢末截杀什么的,朝廷就是想管,也管不了,最多边将趁机打杀几个小部落,把脸面遮过去就完事。

于是范质赶紧拱了拱手,把身份放得更低,“既然如此,还烦请贾押衙不吝为某解惑。”

贾延昌装作努力思考了半晌,才对着范质感叹道:“若非天使为人忠厚,与某投缘,某实不该与外人道,但既然投缘,那某也就冒险一说。

现今归义军掌权之人,并非曹元忠公,乃是曹元忠公之婿,昔日归附河西之大英雄张议潮、张太保曾孙张昭、张二郎君,也就是此次所请的归义军使。

而且张军使并未在沙洲敦煌,而就在离此不远的凉州等着咱们。”

范质顿时大吃一惊。如果贾言昌所言非虚,那表示着归义军竟然又控制了凉州,难道他们再次统一了河西吗?

此绝非朝廷之福!

这是范质第一个冒出的念头,心里对于此次西行,又增添了不少的沉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