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仪征城外波涛动(第3/5页)

姚家的静海军三县之地,也养不起太多兵马,别说甲士了,就是牛皮甲也都没多少,精锐最多也就是一千人上下。

而且更擅长的是水战,陆地上硬碰硬的话,战斗力可想有多低。

所有人的眼神都看向了赵匡胤,这个决定,只有他能做了。

十九岁的赵大,面上一片镇定,但是心里紧张的不行,他飞速在脑海里把李景达的资料过了一遍,随后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神色。

“李景达庸人也!万万没有这份故布疑阵的本事,就算他有,那城外的南吴军乱成一锅粥,是不是有些太逼真了?”

他这么一说,周围的兵将都笑了起来,对啊!就算是要伪装,也没有南吴军装的这么认真的吧!

笑声刚刚落下,赵匡胤脸色一肃,伸手在薛归忠画好的草图上一指。

“我意,以左、中两营出击,右营全员装备硬弓和神臂弓为接应。

我们从正西出击,一直打穿南吴静海军阵地,右营在以东接应。”

“喏!”军官们赶紧叉手应喏,不管前边怎么嘻嘻哈哈的,但是军议之中,可是不允许任何人嬉笑对待的。

赵匡胤的脸上也越老越黑,隐然已经有了几分名将的气质。

“提前说好,此次我们以寡击众,必须要按照商定好的路线出击。

谁要是杀人杀的上了头没有了纪律,别看你们都是圣人最心腹的勇士,夺阶官、杀头也是可以用到你们头上的。

军法无情,就算是我赵大郎,那也不能例外。”

……

薛归忠看的没错,西面摆的就是静海军使姚彦洪的六千多人,加上万余团结乡兵。

赵匡胤也猜的没错,李景达哪有那个故布疑阵的本事,他不但不知道故布疑阵,甚至都没想到城内的三千人敢出城突袭他。

南唐西面部署姚彦洪,把自己的主帅营帐摆在了大军右侧。

之所以不按规定摆在中间,是因为右侧就是长江,万一事有不谐,我姚大军使,立刻就可以上小船逃之夭夭。

这位爷,虽然是个军二代,但是对战争却有不小的阴影。

这份阴影来源于后梁贞明五年(919),南唐和钱越之间发生的一场大战。

这也是南唐和钱越三次争夺吴中之战中的最后一场,南唐军在静海军以南的江面上大败。

南唐舒州刺史彭彦彰兵尽自杀,姚彦洪的兄长姚彦珪等南唐裨将七十余人被俘虏。

更恐怖的是,南唐被俘的裨将七十余人中,姚家就有十余人,可谓是族中人才丧尽。

当年姚彦洪亲自经历了那场差点让他父亲姚存制自杀的惨败,也记得族中家家戴孝的惨状。

甚至他的兄长姚彦珪一直就没被放回来,几年前已经死在了钱越。

自此,在姚彦洪内心种下了对于战争的深深恐惧。

历史上后周伐南唐,在周军攻陷扬州之后,李璟命姚彦洪西进去救援,姚彦洪干脆带着一万多人直接弃家投奔了钱越,其畏惧战争可见一斑。

带着这份对于战争的恐惧,姚彦洪天色尚未黑,就喝了一大角酒了,不喝酒睡不着啊!

不过呢,说实话,姚彦洪这边反而是南唐军中扎营最快的。

因为静海军地盘本就小,他手下这几千人,就是常年跟在身边的,彼此都是乡亲甚至亲戚,布阵防御可能不行,但是扎营还是很有默契的。

扎营过后,就是飨食的时候到了,此时中国已经乱了快两百年,物产锐减,盛唐已经开始兴起的三餐制,又被迫变回了两餐制。

因此这顿在下午吃的‘晚饭’,对于此时的人,特别是平民来说,可是极为重要的。

姚彦洪这边的静海军士卒和团结乡兵开始打水做饭,南唐军的其他兵丁看见了,也纷纷吵着要做饭。

李景达无奈,只能让他们停止修筑营垒,阵中开始飘起炊烟。

赵匡胤在城头看见了南唐军阵升起的袅袅炊烟顿时大喜,他等的就是这个时机。

猛地一挥手,仪征城南门大开,赵匡胤亲自率军出城了。

不过南唐大军扎营的地方,距离仪征城还是有一里地左右,出城的周军并没有直接上马,而是牵着马儿出城。

他们要到了大约半里路的地方再上马,以此节约马力。

这就是看一支军队素质的地方了,不但要着甲步行,知道如何节省马力,还要有着甲上马的本事和纪律。

半里路了,赵匡胤身边的亲卫打出了装备冲击的红色旗帜,周军两千骑兵立刻开始互相帮助上马。

身着轻甲,以马弓作为主要输出手段的弓骑兵,立刻一对一辅助穿棉甲的冲击骑兵上马。

冲击骑兵上马之后,就开始缓缓朝前压去,这时候弓骑兵们才开始自己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