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次失败的孝顺行为(第2/4页)

于是大孝子穿着皮甲,提着一把横刀,稀里糊涂的就被簇拥着,往江边水城跑去。

李端可能是想到了南唐也还有被重用的机会,毕竟李指挥使在政治上脑子不太清楚,但指挥作战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昔年安从进在襄阳造反,他的山南东道水军,就是被李端指挥的南平水军给打的只敢龟缩不出。

至于那位突然变得狂热的高保勖大舅哥,谁知道他有什么想法呢?

……

高从诲站在荆王宫的城楼上,看着高保勖等逐渐远去,他嘴巴翕动了几下,正要下令,一旁的高保融突然就跪下了。

“大人,就让十郎走吧,他不走就死定了。”

听了高保融的话,高从诲扬起的手,随即慢慢的放了下来,他看着远处,幽幽的感叹了几声。

“我原以为十郎聪慧,没想到那都是小聪明啊!

张少敌乃是楚之中流砥柱,哪是他一初生牛犊可以招揽的?

要搞宫变,却不知道来拉拢毅勇都,李端虽然骁勇,但水军上了岸,如何能击败数百甲士?”

说完,苦笑着的高从诲回头看着高保融,“封府库、开城门、准备户籍图册,你我父子换上礼服,率百官迎朝廷大军入城吧!”

……

高从诲说的没错,如今的马楚,能称得上大才的,唯有张少敌一人而已。此人是马楚开国的重要人物张佶之子。

马殷建楚,有个典故叫做龙骧前驱,司马推毂,龙骧是指刘建锋,司马就是张佶。

原本刘建锋、张佶、马殷三人都是效命于孙儒的,孙儒败亡之后,三人亡奔湖南,以刘建锋为首,张佶次之,马殷最后。

刘建锋后来德行不修,被麾下军将杀死,众人公推张佶接任,结果张佶在去接任的时候从马上摔了下来,以至于不能行动。

张佶遂认为上天示警,当然跟有可能是感觉到了危险,这可是五代,在这个关键时刻受伤不能行走,肯定是压制不足马殷的。

于是张佶干脆将大位让给了马殷,马殷宽厚能用人,登位之后迅速平定湖南,对张佶也一直都很敬重,楚国也经常用三人的和谐,来吹捧马殷登位乃是天命所归。

张佶此人,则是五代少有中过明经科的儒将,因此对于子女的教育非常到位,张少敌允文允武又很有眼光,是马楚难得的文武双全大臣。

昔日马希范病危的时候,张少敌就力劝马希范立马希萼。

他认为马希萼在朗州,已得朗州武平军和溪洞蛮之心,若是立马希广,则楚国必乱,并且由于马希广在中原未回,还会给中原朝廷口实。

但是天策府十八学士的李宏皋等却不肯,他们认为马希萼是老婢之子,是庶出,不如马希广是嫡出,绝不能立。

张少敌知道拗不过李宏皋等人,又提议若是要立马希广,那就应该以马希范病重为由,将马希萼诱骗到潭州软禁甚至处死。

李宏皋等人,又开始犹豫不决了,他们觉得杀马希萼这种大事,应该由马希广回来后,亲自做决定。

张少敌闻言,当即闭门不出,只说楚国大乱将至。

最后果然如张少敌所料,马希萼直接在朗州起兵,趁潭州无主的时候,攻了进来。

而张少敌本来是想去投马希萼的,不想却看见马希萼连麾下的兵卒都不能制,潭州很快陷入了血火之中。

于是他联络了李彦温、刘彦韬等牙将,带着数百人连夜就跑路。

至于高保勖的拉拢,呵呵!张少敌这种人,怎么可能会上高保勖的船。

如今南平这形势,别说高保勖这么个毛头小子,就是南平开国主高季兴在,也保不住了。

至于马楚,张少敌也清楚知道肯定是没有了,就算马希广,也不可能再主政潭州。

他这次之所以要北上,就是来投靠朝廷,保住张家的富贵的。

至于主动联络高保勖,张少敌纯粹就是在拿他当一个敲门砖而已。

于是,张少敌这帮人突然跑出他们在南平被监视居住的江陵城北小城,见到马昭远之后,立刻就把高保勖给卖了。

马昭远大怒,一边飞马传信给距离江陵城二十余里的阴正奇,一边准备进攻。

不过,就在信使出发后没多久,江陵城的门口却自己打开,高从诲拖着病躯,带着高保融、高保寅、高保绅诸子,来向马鹞子请降。

高家掌控了四十年的江陵,立国二十四年的南平,走到了历史中属于它的终结。

……

高从诲请降的时候,张鉊才刚刚到达襄阳府。

得到消息后,张鉊亲率五百憾山都步骑,在张昭就(顿珠)、张昭忠(蛮熊)、张昭节(琼热多金)三人的护卫下,星夜沿着汉水南下,赶到了江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