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开国大帝的责任(第3/4页)

圣人无法对此视而不见,更不能因为畏惧未来,而不抬高文臣的地位。

不然做事全凭手中刀剑说话,是无法长久的,这二百年的祸乱,也总要有个说法。

陛下圣文神武,恩泽布予四海,正是拨乱反正又不至于让事情彻底倒向另一个极端的不二人选。

圣人如果不能解决,那就要留给儿子儿孙。

历朝历代中,后世子孙能接近甚至超越开国大帝者,唯先汉的太宗孝文皇帝,世宗孝武皇帝,中宗孝宣皇帝三人而已。

此事,断不能留给后人来办啊!”

好吧!张鉊很自知的点了点头,很明显,别说之前,就是之后的一千多年中,也没有任何朝代能连续出文帝、武帝、宣帝三位高水准帝王的,以至于被夹在中间,有中上之资的汉景帝,都显得黯然失色。

谁知道自己后代中,会出些什么奇葩玩意。

裴远说的对,这也是他该解决的问题,就算目前没有解决办法,那也不能因噎废食,总要一步步的来解决。

好在冯道因为受降礼制的问题,已经在赶来长安的途中,不用等待太久。

张鉊很快采纳了裴远的建议,用裴远来解决政务方面的改佛,用冯道来尝试解决文化上的问题。

……

冯道今年已经六十六岁,精力大不如前了,而张鉊用人,也喜欢用张希崇、和凝、郭天策这种能干政务的。

冯道虽然挂了参知政事的衔,但基本只干跟礼部相关的事,最大的功绩,也就是在故纸堆里给张鉊考古姬周的制度。

所以冯道实际上已经有了想要辞官归田的想法。

不过,这一次一到京兆长安府,还没过灞桥,就被张鉊遣车驾直接给接到了未央宫中,然后只喝了一杯热奶茶,张鉊就将这个巨大的议题,抛给了冯道。

冯道不慌不忙的听完了张鉊的吩咐,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他不是惊喜自己将被重用,而是惊喜于这位喜欢当陆地神仙的皇帝,还是知道分寸的,他没有想用河西六法宗来取代中原佛门。

冯道当即把手一叉,大赞:“陛下真乃五百年出的圣主也!不过若要改二百年风气,再兴汉唐,光是六法宗不入中原,还不够!”

张鉊看到冯道这么一副做派,立刻就明白,自己在香积寺差点挨刺一点也不冤了。

原来连冯道的这样的人,都认为自己要用河西六法宗取代中原佛门,将俗世和天国都掌控在手中。

张鉊不由得起了一身冷汗,好在自己头脑清楚,没有亲自出手如同郭荣那样的灭佛,不然那可就真是要引起天下板荡了。

“今日既然请冯公来此,还请畅所欲言,吾还需要做些什么,可一一道来。”

冯道脸色一肃,收起了之前的那股拍马屁的赞叹脸,“臣请圣人将六法宗迁出河西陇右。削减中书省职权,或者不要将中书省视为内廷而与外廷相对!”

卧槽!张鉊一下就跳了起来,六法宗与内廷中书省,就是张圣人的内外两只手臂啊!

这还没上位呢,就要让我张圣人自断双臂?

一边的裴远被吓得冷汗直流,他知道张鉊可以忍受臣下哪怕一些无礼的举动,但肯定不能忍受臣下觊觎他的权力。

果然,怒火万丈的张鉊戟指冯道,大声喝骂道:“毛锥子欲夺我大权耶?汝本臣子,何敢言此事?”

毛锥子就是指毛笔,乃是此时武人最喜欢嘲笑文臣的话。

历史上史弘肇更是公然宣称,安定国家社稷,长枪大剑就足够,何用毛锥子。

张鉊确实被冯道的气炸了,这让他联想到了中晚明皇帝被文官集团钳制,以至于要依靠太监来保证手中权柄的事情。

冯道毫不畏惧的看着张鉊,这份无所畏惧,来自他对张鉊的了解。

要是在朱全忠、李存勖等君王帐下,冯道打死也不敢说这些话,因为说出来定然会被一刀砍死。

但是在张鉊这里不,既然张圣人要做儒家的圣君明主,那就得遵从圣君明主的规矩和玩法。

哪怕冯道说了这些大胆的话,张鉊是肯定不会将他处死的,最多就是罢官、罚俸。

“河西陇右虽是边地,但自先汉冠军侯击破匈奴以来,就是国家臂膀。六法宗不出河西陇右,天长日久,移风易俗,河西陇右就将与中土割裂,岂非自断臂膀?

今圣人以中书省收朝廷大权,固然可以使陛下一统江山,建远迈汉唐之大朝。

但日后子孙效仿,内重外轻,政出多门,外朝形同泥塑菩萨,就是内乱取祸之道,看似集中权力于帝王,但更可能被野心勃勃之辈掌握。

就算没有外臣掌权于中书省,若陛下子孙中出一隋炀帝那样的胆大操切之辈,前隋二世而亡的旧事,也未必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