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一百五十六 胜负欲

【大唐除了高仙芝、封常清、郭子仪这些出名的大将, 还有李光弼、张巡、仆固怀恩、李晟、马璘、马燧……

连中风的哥舒翰都还能前赴潼关拒敌,如此优势下,居然还能落得个天子出逃, 花了八年才平定安史之乱的结局。

刘彻都无语了,这李隆基到底是有多废,才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高仙芝、封常清守潼关守得好好的,李隆基却听信监军官宦边令诚的谗言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

这就罢了,接替高仙芝、封常清前往潼关的哥舒翰也是被奸臣的谗言害死的。就因为杨国忠进谗言, 李隆基就命令带病奔赴潼关指挥的哥舒翰出关应战。

一个使者接着一个, 哪怕哥舒翰不想出兵, 最后还是被逼得没有办法大哭着率兵出潼关,最后兵败被俘。

接二连三换掉前线的主帅,且主帅还是因猜忌而亡, 这谁还肯为大唐卖命?

李隆基脑子是不是有病?不懂军事就别瞎指挥, 这么爱指挥怎么只会躲在后方, 有本事自己御驾亲征啊。

明明胆小怕死还猜忌多疑, 又菜又爱玩。

可惜了死在安史之乱中将士们,未立寸功,却因君王昏庸无道而死。

这些将士给他,别说安史之乱,就算是突厥、回纥、吐蕃也能打回来。】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现实中的刘彻也无语了,“大唐到底有多少武将?”居然被李隆基这么造还能平定安史之乱。

“哥舒翰和仆固怀恩听着不像是汉人名字, 是异族?”

汲黯:“之前那本唐小说里有写过, 李世民在位时四夷臣服,万邦归心,突厥王子、可汗都自请殉葬。武后时, 四夷更是聚钱铸天枢,如此看来,唐朝重用异族将领也不足为怪。”

刘彻不屑道:“有什么用,最后大唐还不是亡国了,还是被——”好吧,是自己把自己坑死的。

若是他用大唐的方法将匈奴的地盘彻底并入大汉,百年后是不是再无匈奴?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眼眶又忍不住红了,“朕可算知道为何大唐如此武德充沛,晚唐时却只剩一个宦官为国尽忠守节。李隆基这个败家子,把大唐的家底都败光了。”

“他把大唐树立起来的百年威望都打没了,人心尽失,呵。”李世民冷哼一声,目光极冷:“我李唐没有李隆基这种不肖子孙。”

李渊也是一脸痛心疾首的模样,扭头看向李世民:“二郎打算如何解决李隆基这个祸害?”

李渊言语愤怒中带着急切,就差把“这样的祸害可不能让他有登基的可能”写在脸上。

李世民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阿耶,这我得好好想想。”

老实说,听天幕说了大唐的将来,他还是属意李治上位的,换个人未必有李治做得好。

可选李治,不仅会出现武氏窃国,还有李隆基惹出的安史之乱。

若不选李治,承乾和青雀又能否担得起大任?

唉……选继承人比他打天下还难。

武周时期

武则天面无表情,但周身的气压却越来越冷,“婉儿,传朕旨意,明日起让所有皇孙郡主县主都去太学听课。”

上官婉儿有些意外,怔怔地看着武则天,机械地回应道:“是。”

自天幕透漏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安史之乱后,武则天一直没有处置太子李显,也没对李隆基做什么,上官婉儿以为武则天是在考验二人,没想到是放弃了二人。

上官婉儿微不可察地松了口气,没有李隆基,她是不是就不会死于唐隆政变?

“朕可以还政李唐皇室,但太子李显平庸,相王李旦懦弱,都担不起大任,朕决定在众多皇孙中择一位聪慧灵敏之人立为皇太孙,待朕百年之后接任李唐江山。”

大臣们刚到就听见这话,一时间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反应。

——李唐皇室、李唐江山,陛下这话的意思是打算把国号改回来?

——不是,陛下这话不是在说要废太子吗?太子要被废,这才是大事啊!!

还是狄仁杰率先道:“陛下圣明。”

择孙不择子,陛下又为自己争取到了不少时间,可真——圣明。

况且太子确实平庸,相王最出色的儿子楚王李隆基,唉,知道安史之乱后,实在无法以平常心看他。

**

相王府

十四岁,正意气风发的李隆基怒瞪天幕,他不能接受将来的自己会变成这样,而且将来是将来,现在是现在,为何要因将来未发生的事责备他?

他现在又没做这些事。

一次次被天幕提起,还全是负面评价,自负如李隆基也坐不住了,“四哥(唐朝会管爹叫哥),皇祖母会废了我吗?姑姑看我的眼神越来越吓人了。”

李旦正在逗鸟,闻言头也不抬道:“儿啊,你干的那些事,你姑姑没有直接提剑上门砍你,已经够给你爹我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