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结局(2)(第2/5页)

温絮之终于想明白为什么林旗见过他书房里的那副画后说他被人耍了,的确是他被耍了。

“我早该想到,周明夜为人怯懦……”他瞟了眼扶着孟氏安抚的周明夜,艰难地移开视线,恨声道,“她既然处处躲避我,哪来的胆子送画给我,哪里敢暗中多次挑衅我,都是你让人做的!”

“她罪有应得。”周遗并不否认。

温絮之面露寒光,恨不得当场拔剑将他砍杀。

他才是本来无辜,却被人骗了个彻底的人。

奈何他的事情与另外几件相比根本不足挂齿,除了周明夜略微瑟缩之外,并无人在意。

皇帝冲他摆了摆手,示意他下去,问道:“谋害侯府嫡子又是怎么回事?朕记得明昌侯长子是病死的。”

“不是!不是!”孟氏突然高声否认,“我儿子不是病死的,是他让人换了药,是被他害死的!”

姜榆与周明夜一左一右将她按住,急忙道:“别急,慢慢说。”

这事原本几人都不知晓,是对周遗产生了怀疑后,林旗暗中差人去查的。许多年前的事情不好查,是从周遗已逝的原配夫人身边的旧仆下手的,好不容易查出了些端倪。

后来问了孟氏当初的药方,又带孟氏去见了那几个老仆,这才确认是药材被动了手脚。

“你记错了。”周遗丝毫不慌,嘴角向下一勾,道,“孟氏近年来越发疯癫,她的话根本不能信。”

这句话听得孟氏浑身颤抖,几欲发疯。

周明夜使劲按着她,看着生母几近癫狂的面色,心如刀剜。

这话说的没错,时间过去太久了,那几个老仆也能说是被收买的,靠这个掀不翻周遗。

还要再加一把火。

她看向上座的皇帝,心口突突直跳。

来之前林旗告诉过她,皇帝现在正为和亲人选头疼。她是正儿八经的侯府嫡女,去和亲再合适不过了。

皇帝为了让她去和亲,对她会多有忍耐,那些似是而非的证据,可信度自然就高了很多。就算是假的,他也会选择性的相信,更何况还有温絮之煽风点火。

周明夜倏地将孟氏推至身后,上前一步道:“那你勾结外贼又如何解释?”

周遗神色一凛,厉声道:“纯属无稽之谈!”

“不。”温絮之此时再次开口,高声道,“陛下,周遗勾结反贼,罪不容诛。”

窗外的树枝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雨丝飘入殿内,将兽皮地垫洇出点点深色,旁边的小太监得了眼色,忙上前将窗子合拢。

噪声小了些,雨声犹如隔着层牛皮纸闷闷传入耳中。殿中烛火通明,将几人神色照得清清楚楚。

明黄桌案后坐着的皇帝面色沉下,横目一扫,道:“絮之,这么说可是要有证据的。”

温絮之眸含厉色,怒目瞪着跪着的周明夜,恨恨转向皇帝,忍气道:“有。”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封油纸信封,由身边太监递交过去。

温絮之气愤的是他先后上了周遗与周明夜的当。

当日周明夜约他见面,坦白道周遗与敌邦勾结,自己不想受牵连,所以将这封书信交给他,请他看在自己出面作证的份上以后能对自己手下留情。

温絮之收了信,并不轻易相信她。

但接下来的遭遇让他不得不偏信几分,因为他二人方说完书信的事,茶楼就起了火,明显有人不想让他俩活下去。

有惊无险地脱了身,温絮之连夜让人对照周遗的字迹,反复对比后,终于确认那上面笔迹与周遗的一致。

他自认要彻底扳倒明昌侯府,仅凭一封书信是不够的,原计划要慢慢做打算。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宣仪郡主死得突然,周意辰的事情更是来的猝不及防,他又与林旗起了争执,愤然出城捉拿周意辰,结果撞上了刚回京的周遗。

温絮之先前被气晕了头,直到此时方明白过来,这些都是有人算计好的,仿佛有只手推着,逼着他在这个时机出面对付周遗。

这封密信不是他想什么时候拿出来就什么时候拿出来的,而是早早被人计划好要在此时展开的。

他也可以这时候将信暗暗藏起,可这封密信此时不用,以后再用,可信度就低了。

他把信交出去,就是与周明夜绑在了一起,拼着命也得助她把周遗弄死。

殿上皇帝看完密信久久不许,此时旁观已久的林旗也站了出来,将东西递给太监,沉声道:“禁军名册,请陛下过目。”

.

收到消息的姜之敏带着姜夫人急忙进宫来,碰上了同样赶来的温国公,三人一起被拦在殿外。

姜夫人好歹知晓一些内幕,确认林旗也在殿中,并没有特别担心。姜之敏却是什么都不知晓,只当是因为宣仪郡主的事,与温国公大眼瞪小眼。

三人在外面等了许久,终于听见了殿中传来声音,却是瓷杯碎裂与厉声问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