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热议(第3/5页)

萧裕一直都为自己当年去宁都当钦差,结识顾璋,有魄力地做了决定自豪,如今看来,只恨自己当初不该那么欣赏这厮,还表现的那么亲近就好了!

专门坑熟人!

“萧大人话可不能这么说?怎么能说各位前辈和大儒们是鸡呢!”

众人:“……”

萧裕:!!!

有这么聊天的吗?

顾璋见他们面前都有一份报纸,凑到他未来祖父面前,伸手指着报纸上最下面那一小条,喊冤道:“整张报纸,我只写了这么几个字,剩余所有文章都不是我写的,怎么能来找我?冤有头债有主!”

谁写的找谁去啊!

燕先竹十分不仗义地大义灭亲道:“主意是你出的,人是你找的,版面是你排的,宣传也是你授意的,不找你找谁?”

要说案件在百姓中最为热闹,那么户部尚书盛正业和戎锐的“针锋相对”“互相揭短”则是朝堂中、关心时政的读书人中最热闹的事情。

戎锐向来针砭时弊,顾璋请他写一篇有关前些时日户部改革的事情,他大马金刀挥笔就是一篇,用词犀利,文风锋锐。

其实单看也没太大问题,不仅把关键问题一一点明,又恰到好处地收了尖锐的刀锋,只会让人感叹:“戎公风采不输当年。”

可偏偏顾璋把户部尚书盛正业的文章,工整对仗地放到另一边,一左一右,还都是谈户部的文章!

盛正业又好面子,还是现任户部尚书,故而写得比较圆滑,一边粉饰太平的说前头户部的功绩,一边说现在户部大刀阔斧的改革,顺便再展望一下未来,说得人觉得户部好、户部妙、户部呱呱叫!

单看他这一篇文章,其实也没问题,还能让普通人更了解,户部到底都做了什么,在整个国家运转中起的关键作用。

可偏偏在巧妙的排版之下,感觉顿时就不一样了,刺激得不行!

有种当场看双方吵架、辩论的感觉。

若交替来看,甚至有种“你方唱罢我登场”,针锋相对谁也不服输,越吵越凶,越辩越烈的气场从文字中汹涌而来!

大伙不用想都知道,这事情的罪魁祸首,肯定是顾璋那个臭小子!

谁能料到呢?

他们四平八稳,谨慎又谨慎地写了文章,还能出这种事?!

顾瑶光!总能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坑到人!

顾璋一看大伙的神色,就知道这口锅是甩不掉了,他愤愤然给自己辩解道:“我可没骗人,这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你们以为要把报纸做起来很容易吗?能有现在的效果,已经很不错了!”

他说完看过去,对上一排“你小子以为我这么好忽悠的目光。”

顾璋:“……”

这些人怎么一个个都变得贼精贼精的,根本没有他好兄弟黎川好忽悠,简直太让人心痛了!

顾璋只好把偷偷记录在小本本上的那些优点都一一道来,卖力忽悠道:“如果能把这个做起来,但凡读书人都养成看报的习惯,百姓都愿意相信这上面的事,是一条天然教化民众的法子,能让百姓知道朝堂做了什么,能教百姓懂律法,诸如此类皆可由此法实施。”

“若把名气打响了,往后好的文章,好的政令上传下达都容易,若有学士隐者有好的想法,还能多一个上书的途径,政令总能越辩越明,疏漏也能越来越少。”

顾璋也没说深,显得自己心机多深沉似的,他分明就是个简单直白又善良的好少年!!!

他铿锵有力道:“这叫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为了咱们宣朝蒸蒸日上的未来,这点小节算什么!”

明盛帝和大臣们:“……”

他们刚刚商讨了许多,比这更隐晦的也不是没有,比如确实可以收拢民心,比如要施行某些政策之前,可以先通过报纸放放风,试探民意,又或者可以通过报纸潜移默化地一点点改变思想,以方便一些政策的推行,例如寡妇再嫁,这些与从前完全相反的政策,贸然推行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但是怎么也没想到,顾璋思路竟然如此清奇,还十分光明正大,显得他们有点心脏。

不过相比资历尚浅的年轻人,这些沉浮官场许多年的老臣,思路没那么容易被带走,很容易从顾璋的那套忽悠人的说法里走出来。

燕先竹道:“就你歪点子多!”

他们可不信顾璋这样想法一套套的人,没了他们助力就没法把报纸办起来。把亲朋好友的诗词文章搜集一圈,美其名曰出书,实则全部拿来当广告用。

还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法子,让看报的人争相讨论,望眼欲穿,暗骂文章作者。献祭一群人炒热度,也就这胆大包天的小子能想得出来!

实在让人又爱又恨!

想训斥一番都不知怎么开口!

明盛帝看得暗暗称奇,他的小状元郎能招来这么多朝中大臣的喜爱,不是今日亲眼见到,实在是难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