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套路来了(第3/5页)

这是住在京城内城的贵人,不是他这种小角色能够得上的。

尽管曾为这一位夫人给宋知言送过信,但印六儿半点不觉得这有什么。大将军夫人的品行,与他毫无干系。

他想搭上陆锦惜,看中的当然是她的身份,和背后可能代表的能量。

见陆锦惜进来,甚至开口说了不介意,印六儿也不好提出换地方。

屋子内外有屏风隔开。

墙上挂着不少的命人字画,一张圆桌上则摆着诗集,靠窗不远处还摆着书案,笔墨纸砚都有,应该是供人写写画画的地方。

角落里,则放着一口打开的大箱子,里面的书卷都有些受潮。

想必,这就是刚才印六儿破口大骂的原因了。

陆锦惜扫了一眼,也就随手把手中的诗集给扔了进去,顺着博古架的边缘,就朝靠窗的书案走去。

印六儿跟上来几步,看了旁边青雀一眼。

青雀没有说话。

印六儿于是躬身道:“前阵子都是小的闯下大祸。本是准备在宋大人出宫的时候,伪装家信送出,但那时永宁长公主的车驾经过。那个驾车的侍卫,也不知怎么就一眼看出小的有不对来,将小的拿了,搜出了您那一封信。”

驾车的侍卫?

陆锦惜脑海中,于是浮现出了当初扶永宁长公主下车的那个人。

“这件事已经解决,你虽有处理不妥的地方,好在将功补过。最终运气不错,也没酿成大错,也就不必跟我说什么负荆请罪的话了。倒是后来叫你又送了一封信,怎么样了?”

印六儿只觉得眼前的陆锦惜,很高深莫测。

永宁长公主这样的身份,撞破了这件事之后,陆锦惜竟然安然无恙,且事后还给他送了一封信,让他交给宋知言。

如今还问起……

人家内宅中的事情,印六儿可不敢多问。

他心里一思量,斟酌着用词,便开口回道:“宋大人跟往常一样,不过接信有些忐忑,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害怕。后面几日,也再没有回信送过来。这几天小的着意打听,倒听人说他在酒馆青楼里出现过几次,也不干别的,就喝酒,像是……嗨,反正小的也不很清楚了。”

他消息来源虽然多,但宋知言这事,有永宁长公主那边发现的前车之鉴,到底不敢打听得太露骨。

反正青雀当时说了,这是最后一封信,所以他不打听才是正经。

陆锦惜听了,却是心中一叹。

就喝酒,还能是什么样?

印六儿这话没说完,却跟说完了没区别。

宋知言,宋伯羡。

原本就是一桩孽缘,到头来还是两边伤心人罢了……

她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评价,只能说包办婚姻害死人。

书案上放着一只祥云纹水滴状的砚滴,看着精致而可爱。

陆锦惜拿了起来,便向那一方砚台上滴了几滴,声音里没什么起伏:“往后这件事就是结束了,你只管把它烂在肚子里。还是说说你的事吧。青雀说你有些着急,好像是因为隼字营招纳新丁?”

一提到这个,印六儿便是精神一震。

但一颗心,也跟着七上八下起来。

他费尽心思,这已经等待了有小半年了,一开始其实还没怎么怀有希望,不过想要试试。

可直到前几天,他听说了长顺街上发生的那件事。

满街的兵士,都给一个女人跪下,足可见她这身份有多要紧。而且带头的那个人,不是旁人,正好是步军统领九门提督刘进,也就是亲自督办此事之人……

所以,印六儿心底的希望,一下就大了起来。

但这事,其实挺棘手。

他不动声色地打量着陆锦惜,只看见她那雪白的手指,似乎百无聊赖,已将砚滴内的水滴得差不多了。

墨就放在一旁,她又拿起来,慢慢地墨了两下。

“怎么不说了?”

陆锦惜半天没听见声音,不由回头看了一眼,有些奇怪。

印六儿似乎有些犹豫。

陆锦惜一催,他才似十分为难又十分难以启齿地开了口:“回夫人的话,如今隼字营招兵,已经有不少人进去了,眼下名额怕是已经差不多满了。小的也想要进去……”

“这不难。”

跟陆锦惜一开始猜的一样,应该是这印六儿想去隼字营,但没有门路。

“不过我也不能保证能送你进去。回头可以为你写一封荐信,你带着去找刘大人,应该也就妥了。”

话是这么说……

可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

印六儿看不到陆锦惜的脸色,只能带了几分小心,补了一句:“可是……小的也没有能用的户籍。”

“……”

陆锦惜研墨的手,一下就顿住了。

就是她身边的青雀,也不由讶然:“你不是……”

他们是同乡,印六儿怎么可能没有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