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议和(第2/5页)

考试分两轮。

先前陶庵书生孟济说了,第一轮很简单,只是个小问题,就给了大家两刻时间作答。

不必说,考的就是丰富的学识和敏捷的才思。

在习惯了科举一考考三天的举子们看来,这哪里够?不少人都发挥差了,见着名单上没自己,就站在屏风下面哀叹惋惜。

薛迟和薛廷之,就站在旁边看着。

薛迟是对拜师半点兴趣都没有,早就按计划交了白卷,心都飞到外面去了。

见眼前这些人唉声叹气,他心里偷乐了一把,想要开两句玩笑,但目光一转,一下就看见了自己身边的薛廷之。

周遭都很热闹,独他一个,安安静静站着。

一身藏蓝锦袍,压住了他因年轻而有些浮动的气质,显得沉稳了不少。长身而立时,倒也不大看得出腿脚的毛病。

说句实在话,薛迟还没见过长得比自己这一位不大熟的庶兄更好看的人。

不知道那一位传说中的“顾大公子”是不是能比得上?

心里忽然就掠过了这么个奇怪的念头,薛迟也不知道为什么。

不过下一刻,他就奇怪了起来,不由问道:“名单出来了,兄长不去看看吗?”

薛廷之暂时没有回话。

他看了矮自己一大截的薛迟一眼,又将目光放在了前面不远处贴着名单的屏风上。名单不长,粗粗一看约莫只有二三十个名字。

但他其实不需要看,上面不会有他的名字。

先前在内堂考试的场景,又开始在脑海中闪现。

精致的书案,磨好的墨,铺开的纸,满屋都是书香气,身边都是认真作答的人,可在他那里,只有……

怎么也落不下的笔。

终究还是放不下,忍不了。

即便命知道如今若能拜大儒为师,甚至就拜顾觉非为师,将来的路也会好走很多。可提笔之时,满目都是当年四溅的鲜血,冰冷的刀光……

那提在手中的笔,就像是当年那一位一朝宰臣手中握着的尖刀。

后脚跟的痛楚,尚且不曾遗忘,如今,其子所主持的这一场阅微馆拜师,他又如何能落得下笔?

几分戾气,慢慢在瞳孔中浮动,最终又游移消失。

薛廷之没有让自己露出破绽,只淡淡一笑,若无其事道:“我只是看着刚才人多,腿脚不方便,也不大好挤进去。”

“啊……”

薛迟顿时觉得自己有些冒失,不大好意思,挠了挠头,又看了看开始稀疏的人群,便一拍手道:“那没关系,我听琅姐儿说了,兄长你读书特别厉害的!我去帮你看看好了!”

兄长。

这称呼,让薛廷之一下想起来:眼前这小破孩,是他那一位名义上的“嫡母”和薛况的儿子。

心神一时有些恍惚,待回过神来的时候,眼前竟已没了人。

薛迟说完,都没管薛廷之是什么反应,直接就跑了出去,朝着人堆里面挤。

他脑子里现在只有一个“玩”字。

帮薛廷之看完了结果,他就可以出去划船游湖或者爬山了啊!

个子不大的他,像条灵活的小鱼,不一会儿就钻了进去,凑到了那张名单下头,抻着脖子使劲儿地瞧。

贴出来的名单很简单,白纸黑字。

名字都是竖排写,所以头个字是姓。

“薛,薛,薛……”

嘴里念叨着,薛迟的目光,飞快地从名单上扫过。

周,吴,冯,刘,马,季,董……

一个,两个,三个……

一连数到后半截,愣是没看到个姓“薛”的!

名单就快要到末尾了,薛迟心里犯了嘀咕,只想着也许是今天出色的人太多,这一位兄长可能还差点,所以没上。

谁料想,继续往后一看,眼睛顿时就亮了:“呀,薛!”

终于找到了!

薛迟惊喜不已,几乎就要朝后面薛廷之喊一声“我找到你了”,可就在下一个瞬间,他扫见了下面跟着的一个字——

“迟……”

“迟?!!”

开、开什么玩笑?!

薛迟张开的嘴巴都闭不上了,只觉得晴天一道霹雳下来,比当初接到曾祖父的信函还要吃惊!

这是逗他吗?

他交的可是连名字都没写的白卷啊!

结果现在上面没有薛廷之的名字,反而有他的……

一时之间,他傻站在了那边。

他身边不少人都看了名单,唉声叹气往一旁去,见了他也没在意,只当是个来这里碰运气的小孩,现在没碰上所以失落了。

都是后面的薛廷之,看他半天没回,又见人少了,便慢慢走了过来,笑着道:“怎么了?是不是没我的名字?我学识本也尚浅,要有了才奇怪呢。”

“不、不是……”

薛迟满脸惊悚地回过头来,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述自己此刻遇到的情况,词穷极了。

他只能僵硬地把手抬起来,指向了名单,带着点渺茫的希冀道:“我……你认得那几个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