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随着教学斋外一阵铃声响起, 林浓熙随即道:

“月试结束,诸君停笔。”

学子们或是唉声叹气,或是精神振奋的走出教学斋。

徐瑾瑜在第一排, 是以最先走出教学斋,师信次之。

二人并肩走到教学斋外的院子中,凭栏交谈,徐瑾瑜嗓子微哑:

“总算是结束了,这下子真兄应当不会再漏夜而来了吧?”

徐瑾瑜直接松了一口气,别的不说,往日与宋真未曾深谈倒也罢了, 可这段时期夜夜深夜共读下来, 他是真的有些怕了。

宋真, 可以称得上是卷中之卷了。

自从三人一起读书, 宋真发现徐瑾瑜对于先生课上讲的所有知识都可以信手拈来,那叫一个如获至宝。

于是乎, 就开始彻夜请教, 而徐瑾瑜也觉得这样更有助于自己的理解,所以来者不拒。

然后……徐瑾瑜就说哑了自己的嗓子。

师信还没来得及说话, 就欲言又止的看向徐瑾瑜身后, 而后宋真大笑着拍了拍徐瑾瑜的肩:

“瑜弟, 这次月试之中好些题目都是我二人当初一同探讨过的,这次真是多亏了瑜弟倾囊相授了!”

徐瑾瑜干笑了一笑:

“我只不过是将先生讲过的知识告知真兄罢了,真兄不必言谢。”

“可即便我奋笔疾书, 也无法将先生讲过的所有话都记录下来, 哪里比得上瑜弟你呢?”

“总而言之, 月试已然结束,吾等可以暂且放松一二了。”

徐瑾瑜清了清嗓子, 暗示意味极浓的说着。

而宋真听后,也是兴致勃勃:

“既如此,吾等可以少读三刻!此前时间紧迫,吾等不得不勤勉苦读,现在可以稍稍放松一二了。”

徐瑾瑜:“……”

还真是“一二”啊。

“咳咳,我是说,真兄看看我的嗓子,实在是经不起连夜探讨了。”

“这样……瑜弟不方便说话,就笔述如何?”

宋真沉吟一番,如是说着,徐瑾瑜彻底没话说了,只得拱手称是。

难得见到一向智珠在握,算无遗漏的徐瑾瑜被噎住,师信不由抿唇一笑。

而就在三人谈话的时候,几个学子走了过来:

“瑾瑜,师信,宋真,不知可否请教你们经解第二十三问的“丰其蔀,日中见斗。”后文为何?”

东辰书院的经解并不单单只考学子对于经书的了解,月试的试题与童试全面靠拢,是以为了增加难度,需要先默经,而后才是经解。

别看只是增加了一道工序,可就这一道工序,却是让不少人傻了眼。

只要默经默不对,那么经解自然而然会跑偏,学子们争论不下,只得过来求证一二。

在众学子的目光之下,三人对视一眼,正要作答,却听一道带着几分自信倨傲之气的声音响起:

“自然是往得疑疾,有孚发若!”

刘臻昂首挺胸的走了过来,看着徐瑾瑜等人眼神下撇:

“虽然这两句收尾都是一样,可是先生们若将题目出的太过简单,岂非什么人都可以随意过关?”

刘臻言之凿凿,似乎自己拿下头名已是板上钉钉。

与此同时,大部分学子也是长舒一口气: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

“先生定是要考倒我们,自然不会用最简单的那句!”

而就在众学子小小欢呼一阵后,却不想,徐瑾瑜摇了摇头:

“吾答,遇其夷主。”

徐瑾瑜这话一出,师信和宋真也微微颔首,刘臻见此直接笑道:

“你们怕不是连《易》经都背不下来,这才这般敷衍了事吧?”

“不错,先生应当不会出题太过简单。”

“这已是《易》经后半段,才将将学过,先生不为难我等已是好的了。”

“非也非也,难道诸君只考虑先生的出题意图,却未曾想过试题留下答题的距离?那距离,只怕需要将字体写小一倍才能写的下吧?难道诸君不觉别扭吗?”

徐瑾瑜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这次月试的经解考的正是《易》经,可是通篇都是先生在挖坑让学子们跳。

除非真真正正可以将《易》经背的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否则就得被坑!

果不其然,徐瑾瑜这话一出,立刻有人扶额道:

“我就说,我就说哪里怪怪的!原来是字体的大小!”

可是当时想到这句已经心头欢喜,心里还沾沾自喜自己猜透了先生出题的想法,没想到这就是个坑!

“可是,万一,万一不是呢?”

有人心怀侥幸,可实际上,说出来的话连自己都觉得有些心虚,毕竟现在一想起字体大小,他真的觉得哪里都不对。

师信和宋真听了徐瑾瑜的答案,亦是微笑颔首表示赞同,惹得不少一号斋的学子懊恼不已。

唯独刘臻听了这话后,只冷笑一声:

“简直荒谬!就算尔等意图揣测先生出题用意,几时能连字体大小也算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