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摸排(第3/14页)

列车员离开,背影收获了来自马振坤、廖健和小徐三对大白眼。

程兵示意三个人集中注意力,刚要接着说下去,突然眼前一花,接着窗户玻璃的反光消失,外面的景色就清晰可见。

熄灯了。

这晚是下弦月,月光不亮,点点光芒映在铁道两侧的水泡里,追着给程兵照亮。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影影绰绰,程兵忽然有种未来不明的怅然感,他把笔记本一合,手机推回给马振坤,起身说道:“抽根烟去吧。”

四根烟燃尽,半夜微凉,四个人离开吱吱呀呀晃晃荡荡灌风的车厢连接处,穿过硬座车厢来到餐车——在这儿讨论,绝对不会影响其他人。

没想到刚坐下,之前那个列车员就领着睡眼惺忪的乘警站在四个人面前。

还没等乘警说话,马振坤就开口了:“这位列车员小同志……”

话说了一半,廖健马上接下去,就像同一个灵魂借着两张不同的口表达:“……有警惕意识是好的,但好像盯错人了。我们四个证件齐全随便你怎么查……”

小徐接着说:“有那工夫盯着我们,不如去盘问一下上铺那个女的,她肯定有事。”

多年过去,小徐已经练就了和程兵一样锐利的鹰眼。

红中那句话真没错,号子练眼。

四个人好说歹说,终于劝走了列车员和乘警。程兵从兜里掏出一个护照大小的薄本掀开,那是在车站买的长沙市地图,磁底,还附赠了几个小磁标。

长沙市的行政轮廓如一匹奔腾的骏马。一息之间,《中国道路规划》《中国行政图例》《中国地理》……在里面看过的所有资料坐上一条高速通道直达程兵的脑额前叶,变出一支自动绘图的画笔,在这平面图上勾勒、填充,那立体的山川河流和道路建筑深深刻在程兵的脑海里。

他从未去过长沙,却像在长沙住了很多年。

手机屏幕提供的微弱亮光把四个人的脸映得明暗相间。程兵把其中一个磁标放在地图上人口最稠密的位置,接着娓娓道来:“可靠消息,王二勇最后现身的地方就是长沙。这小子是做空调维修的,很有可能重操旧业,我从这儿入手。”

廖健和小徐纷纷点头,马振坤却说:“程队,你刚入队不久我就到了,一直跟着你,我记着你有点恐高吧?要不这活我来。”

“我在里面特意学了这门手艺。”程兵摇了摇头,“我现在什么都不恐。”

车辆开始明显减速,四个人的身子都被惯性驱着晃了一下,接着脚底响起哗啦啦的变轨声,快要到站了。

廖健拿起另一个磁标,叠放在放置好的磁标之上:“程队,我跟你一起,两个人也好有个照应。”

程兵把磁标拿下来,放在地图上城乡结合部的位置。

“老廖,你做事稳,性子也耐烦,你去几个外来人口聚集的小区当保安,怎么样?”

“行啊。”廖健一笑,顺手抓住了一只嗡嗡作响的飞虫,弹走之后蹭了蹭掌心,“只要他们不嫌我老。”

“程队,我呢?”小徐从手腕上抽下头绳,两三下就把脸前碎发扎成一个冲天揪,也不在乎什么形象,拿起剩了个底的啤酒罐一饮而尽。本来,他是三大队酒量最差的。

程兵想了想,手里的磁标到底没落下去。

“你学历高,电子方面懂得比我们都多,年龄也合适。我查了这两年追逃的新闻,现在逃犯落网最多的地方是在网吧——你就去这儿。”

话音刚落,车厢连接处突然传来一阵嘈杂,接着整辆列车的灯光一排排点亮。

“老实点!”

“你还往哪儿跑……”

几个拎着大包小包的旅客似乎在躲避什么东西,被从另一节车厢挤进了餐车,惊恐和不耐烦交织在他们脸上。车辆停稳,开门声和车厢板掀起的声音咔咔响起,深夜的车站基本只下不上,车上的人又少了一些,随着车站工作人员吹响长长的哨音,咔咔声又重复了一遍,列车晃晃悠悠再次动起来。

车速刚拉满,那个列车员又出现在四个人面前,满脸崇拜。

“大哥们,真厉害!那女的真有问题,还得是你们啊……”

马振坤好事地问:“她查出啥毛病了?”

没等列车员回答,程兵就轻咳一声,摇着头制止了马振坤继续询问。

这要是深聊下去,众人的身份被揭开,《刑讯逼供案四位前刑警助力列车员抓捕要犯》的稿件一登报,不知道又要惹来多少麻烦。

这是一场赌上人生、有去无回的游戏,这种细枝末节最多算是一个连经验值都加不了的支线任务,没必要刨根问底。

“现在我们必须专注。”程兵说完,又给了列车员一个慈祥的笑容,“你就当我们是四个热心市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