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布条归位,滴血认亲(第3/7页)

在朱英皇明长孙身份的压制下,哪怕是老兵油子,也不敢有丝毫逾矩,老老实实。

只是这些在朱英看来,还是不够,他要打造的,不是一个五千人的作战队伍,而是五千个非常懂得军事作战的军官。

这五千军官,将会作为他的核心,逐而进入到大明的体系之中,带动整个大军军队的升级。

军纪自不用担心,但军中的思想主旨才是现在朱英尤为在乎的。

便是在第二天,朱英就已经招募了许多读书先生,这些读书先生并不是什么取得功名的秀才之类。

朱英也不需要受到儒家学说熏陶的文人来教书,找来的人,基本上就是普通有基础教学能力,识字就行。

不能盲目追求士兵一下子就成为军官级别的人才,一切都只能先识字开始。

教学识字的时间是在晚膳过后,在这个时间段朱英也会开始批阅奏章。

更多的时候,朱英还是会直接参与到士兵的训练中去。

训练的内容,当然不是说拿火绳枪或者火铳来,而是从列队开始。

古代士兵列队的时候当然会整整齐齐,但一旦动起来,完全就是一团槽了。

在三国时期还比较讲究军阵,但是在如今的大明就没这么多讲究了,毕竟朱元璋也不是军户出身。

而目前朱英的要求比之曾经的军阵要更高,是参考后世的一些列队标准。

其实也不算太高的要求,达到他后世军训时候那样的程度,在朱英看来就差不多了。

常规的军训,一般就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基本上都能达到很好的程度了。

第二天,朱英最先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军姿。

站军姿是一切的开端,站军姿,就是锤炼士兵的顽强意志,磨练士兵的不屈毅力,炼就钢铁般的纪律。

“眼睛平视前方,不要左右乱看,眼睛要有神。头摆正,不要缩脖子。鼻子嘴巴不能乱动。”

“肩膀要放松,不要一高一低,双腿伸直,不等弯曲。”

烈日之下,朱英行走在士兵的队列之中,大声讲述军姿的要求。

众多的士兵虽然不理解这样站着有什么意义,但也没有怨言,选择服从。

不过很快,随着一个时辰过去,不断有士兵已经开始坚持不住了。

很快就有士兵软倒在地。

“倒下地上的将士,就趴在地上,不准站起来,等到所有人结束后,才可起身。”

朱英没有去训斥或者责备,或者说上军棍如何,只是让那些倒了的士兵,就继续趴在那里。

不过这般的命令,让那些倒在地上的士兵,面色感觉非常的羞愧。

这些士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和普通的士兵已经完全不同,一些朱英想象中的闹事,或者是受不了埋怨,甚至那些交头接耳的行为,并没有发现。

这些都是老兵,没有新兵蛋子,有些士兵甚至参加过蓝玉的成名战,捕鱼儿海战役。

那么恶劣的环境都挺过来了,意志早就得到了大规模的升华。

两个时辰后,朱英看着依然有大量站立的士兵,不由为大明如今军队的战斗力感到震撼。

两个时辰折合后世,就是整整四个小时没有动弹,已经可以明确的看到,所有的士兵浑身已经被汗水侵湿。

在他们的身上,可是全身都披着甲胄。

明初的甲胄还是比较沉重的,和宋朝时期的六十多斤不能比,但也有四十斤上下的重量。

这些士兵有着很好的耐力训练,本身在大明能够被称为精锐者,其中耐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行军都是长途奔袭。

两三天就能打完的战役,奔袭个一两个月,实属正常,在这样的情况下所留下的百战精锐,有着超乎后世人难以想象的耐力。

见识到将士们耐力情况后,朱英也要开始进行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对于大明如今的将士来说,是受到很大程度的掣肘,其中主要的方面还是营养问题。

朱英已经吩咐张伯去采购大量的肉食,为将士们的力量训练进行保障。

列队行走这块,最麻烦的就是左右不分了,暂且来说也是只能慢慢的形成习惯。

百人一个方队,五千将士划分成五十个方队开始进行操练。

站在点将台上看着这一幕的朱英,感觉还是很受震撼的,虽然目前总是会有些乱。

站有站姿,坐有坐姿,不仅仅是在操练上,对于内务整理这一块,朱英也是亲自视察。

古代士兵兵舍的脏乱差,简直超乎了朱英的想象,几乎进去就是一股子特别浓厚的味道。

“本宫说着,张伯记载。”

朱英对着旁边的张伯开始讲述作为将士内务的要求。

包括被褥怎么叠,物品如何摆放,兵器该放置何处,屋内的卫生保持,一条条过去,凡是能想到的,朱英都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