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喜欢搞垄断的朱英(第2/3页)

朱元璋笑着问道。

朱英笑道:“蓝玉虽已经是大将军的官职,但实际上内心中有着江湖草莽的本色,最讲的是义气,义字当头,定是当仁不让。”

“这等人对于钱财,不同于许多文官一般,散尽千金也只不过图个爽快。”

“孙儿倒也不是完全信口开河,已经承若让蓝玉加入到群英商会中来,也算是对他上交田地的补偿吧。”

听到这话,朱元璋点点头。

钱财什么的,其实朱元璋并不是很在乎,土地才是一切的根源,也是保障基层百姓生活的关键。

若是百姓们八成都能吃上一口饱饭,老朱家的大明王朝,自然就可以长远的传承下去。

“咱听说大孙你最近商会那边,似乎还不错,赚了不少吧,咱听到禀告,据说那场面,可谓是京师难得一见。”

“说得咱有些心动了,若不是那天恰好是大孙你上朝,咱还真得去凑凑热闹。”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对于商业的发展,朱元璋还是很在乎的,商业繁荣起来,大明的经济自然就能更加强盛,这些是离不开的。

朱元璋狠的是奸商,本身现在对于商人的郑策,也有很大的扶持力度,三十税一,可谓是低得可怜。

朱英也笑着介绍道:“京师这边的商业发展还是非常不错,尤其是在民生上面,孙儿这次搞的促销活动,是以比平时更低的价格,大量对商品进行倾销。”

“基本上库存全部都清理出去了,在商业这块,关键还是在于流通,很多大户人家,都有藏银子的习惯,这对于商道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唯有想办法,让他们把银子都花出来,才能让咱们大明的商业繁荣起来,从而百姓们,也能有更多的工作机会,而不是被限制在土里刨食。”

“土地的兼并,目前来说还是非常的严重,不过现在有了蓝玉的带头,往后也可以将土地慢慢的收归回来。”

“只是对于赏赐土地,要多多斟酌了,宁可多赏赐一些金银珠宝,豪宅大院,也不可能给予太多的土地赏赐。”

“赏赐一所大宅子,那么就需要很多下人搭理,这就让一些穷苦百姓有了出路。”

听到大孙的话,朱元璋沉思会问道:“若是这般,会不会使得种田的农人变少呢,大孙可是想过这方面。”

朱英解释道:“其实并不会有什么影响,田地现在都收归到了朝廷手里,同样可以租给农人,加上番薯等作物带来的粮食产量,大量的劳动力,将会从田地中被解放出来。”

“最为主要的,还是对天灾的应对,孙儿查阅往前的历史典籍,发现自从元朝开始,天灾就越发的频繁起来。”

“原先孙儿还以为唯独中原是这般情况,后来通过跟海外番商的沟通,这才确定不仅仅是中原地区,哪怕是远在数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也是这般情况。”

“整个天下,似乎都在产生一种大变,孙儿曾经仔细研究过,似乎每年的冬季,都在不断的延长,或许还要持续很多年的时光。”

听到大孙聊到这一块,朱元璋的眉头也开始微微皱起。

其实在大明立国之初,第一批钦天监几乎都被朱元璋给杀了个干净。

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钦天监的卜算。

卜算结果不得而知,但让朱元璋盛怒不已。

现在听大孙这么一说,朱元璋便就意识到,似乎自己当年好像杀错了。

这等想法,在朱元璋的心中一闪而过,然后便向大孙问道:“如此看来,天灾的频发爆发,是整个天下都有如此景象,跟前朝,本朝,并没有太大的干系。”

朱英点头道:“自是如此,有道是天道无情,从来不会因为人心变化而所有改变,上古有云,八百年为春,八百年为秋。”

“依照孙儿看来,如今整个天下,似乎开始像四季轮转般,逐渐朝着冬季过去,指不定往后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会如此,甚至更甚。”

对老爷子说这些,朱英也是挺累的,心里头组织语言琢磨了良久。

若是直接聊小冰川时期,很容易造成天方夜谭的感觉,目前朱英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老爷子对其进行理解。

从朱元璋的面色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现在朱元璋也明白,为何大孙对于商业比较在乎了,这其中的深意,本质上就是希望让更多人,能够有对于天灾的承受力。

若是全凭借在几亩良田上,一旦天灾来袭,便就是家财散尽了,也找不到起来能够吃饭的路子。

“大孙讲述的这些,咱大概也是明白了,往后咱会定下规矩,限制关于土地的赏赐,慢慢都收回来,对于宝钞这块,也会慢慢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