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四大藩王的私兵(第2/3页)

“在大明不能做,但在南洋,可没人管这些,只要我们率先购买到足够多的田产,那么必然可以产出大量的粮食。”

“粮食的增长是稳定的买卖,别看大明现在好像有高产作物,实际上粮食的缺口一样很大,即便不能囤粮卖,但哪怕是平价,对于我们三家而言,也是个长期稳定的收益。”

“最主要的是,如果大明发生灾害而导致粮食的减产,我们三家完全可以通过粮食的奉献,从而赠送给朝廷,立下功勋,哪怕是给个再小的爵位,那对于我们三家来说,也是天大的荣耀。”

“不仅是可以摆脱商人的身份,福泽后世,更可以得到朝廷的认可,在海上的买卖中,占据足够多的优势。”

“反之,即便是没有达到我上述所言的那些,从未来看,大量的汉人涌入南洋,势必会造成田产的涨价,我们手里囤积的田产,同样可以卖出不低的价钱。”

“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说,都已经完全的立于不败之地。”

方营这次很相信自己的分析,他早就瞄准了南洋的粮食行业。

其实之所以在大明想要囤积田产,哪怕是违背太孙的意向,知道有可能出现问题还去做,就是为了赚取更多的本钱。

可惜,最后不仅没赚到,反而是亏了不少进去。

“那方生的意思,这次是准备投入多大进入。”

陈木沉吟片刻问道。

袁庆也转头看向方营,想看他这次投入多大。

方营轻轻一笑,道;“我在京师的产业,应该这几天就会全部的变卖掉,我家人不算多,也就十来口计,此番会全部跟着我迁徙到占城去。”

袁庆不可置信的开口:“你疯了,你竟要举家搬迁到占城,难道大明的产业,你要全部的放弃掉吗。”

陈木的眼神中都带着几分惊疑不定。

主要是方营这次玩得太大了吧。

连在京师的产业都要卖掉,这是要拿出全副身家去赌一场?

方营微微拱手,笑道:“不瞒二位,我已经搭上了吴王殿下的路子,此番就是过去吴城。”

“吴王初到占城,手下人手缺乏,正是雪中送炭的好时候,此番我也是想清楚了。”

“虽说吴城远离大明,但邸报也看了,陛下此番南巡还是要去占城的,说明在陛下的心里,还有着吴王殿下,那么吴城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受到大明扶持。”

方营轻轻叹息一声:“京师是好,繁荣如梦,仅仅数年之变化,已然是超乎世人的想象。”

“在这里赚钱的机会很多,随便做点小买卖也能日进斗金,可这些不是我想要的。”

“龙盘虎踞的京师,不是我的出头之地,赚取再多的钱财又如何,没有官身,终究只是个商人。”

“我大明,恰恰最不缺少的就是商人。”

“京师里的大商人还少吗,可在那些勋贵的眼里,又能算得了什么,咱们运气好,遇上了好时候,做点小买卖还行,大买卖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只有走出去,才是惟一的机会。”

“我不勉强两位随我一起,但对于我来说,去占城是最后的机会了,如果两位愿意,那也投些钱财,一起干南阳的粮食买卖吧。”

“话我先说在前头,如果真有大明统治南洋的那天,粮食买卖肯定最后还是要归入官家手里,便如现在的大明一样,我所言者,只是在这段时间而已。”

“能做多久,也不能保障,不过想来十多年应该没啥问题。”

方营这也算是把话直接给说开了。

他很清晰的分析了,一旦大明统治南洋,粮食买卖肯定也没法做了,不过到了那个时候,他相信自己绝对会找到更好的买卖渠道。

原本他还没有这样的决断,就这次陛下南巡,真正的坚定了他的想法。

袁庆陈木听完,久久沉默。

他们不跟方营一样,家里头自己一人便就做主,更不可能说举族搬迁。

毕竟他们在大明的根,已经非常深了,没有这个冒险的必要。

方营看到两家的态度心里已经明白,这次南洋估计不会投入太大。

粮食产业并非暴利,与他们往前的收益并不符合。

这次会面,其实也是方营做一次告别。

而两人更加想不到,现在看似微末的方营,仅仅只是在数年之后,就成为了占城的粮食大家,并且凭此取得了梦寐以求的官身,更是在占城收获了巨大的家产。

有眼见的并非只是方营,朱英释放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

其他人自然不会说像方营这样孤注一掷,但投入到南洋的产业去,已经是成为必然。

而在这其中,海贸之上最大头的,并非是大明的海商大家族,而是远在倭国的四大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