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不受降者,杀!杀!杀!(第2/3页)

不管怎样的求饶,都没有任何的意义,今日的丛林,必将要用他们的鲜血染红。

除此之外,所有的丛林出口都已经被堵住了,此番不要任何活口!

……

南巡行程没有半点耽误,一切都是按照原定计划在前进。

关于岱依族的战报,很快就到了朱英这里。

朱英只是草草的看了眼,就没再管了。

双方本就不是同级别,不存在出任何的意外。

即便是再有谋略,于这样绝对力量面前,也只有被碾压的份。

“倒是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好生将安南的反抗力量清理一番。”

“其实老爷子说得也对,像云南那样去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慢慢教化安南,耗费的时间太久了。”

“我还要占领整个南洋,哪有这么多时间耗费在安南这个地方,不值当。”

朱英在心里头琢磨着。

这些天来,南巡的大军也并非是一味赶路,有时候到达某个地方,也会停歇休息。

这个时候朱英同样会到附近的村落查看下情况。

当然,朱英所去的村子,事先就会有兵马进入,扫除所有的障碍。

安南的这些村子,朱英并没有带着老爷子一起,通常就是自己去。

艺高人胆大,有士兵协助,哪怕出现那么一两个找死的,也伤不了朱英一根毫毛。

谨慎点总是没错的。

这不是从前了,朱英也并非孤家寡人,在他的身后,还有大明近八千万人,其中兴衰皆是系于他一人身上。

这番南巡,话本里偶遇美人的桥段自然不可能出现在安南。

这里是热带地区,除了一些体质特殊之人外,基本上都是一身黑皮。

即便是有几个不错的姑娘,可比起叶月清,陈慕月这些妃子们来说,完全就不在同档次上。

出了丛林地区后,南巡的大军终于是进入到平原地区。

原本对于安南并没有多大想法的朱元璋,只感觉到眼前豁然开朗。

“竟是这般的漂亮。”

看着不远处的山水梯田,朱元璋忍不住的走了下来。

在他的眼前,稻田是一层层的向着山上不断盘绕,每一层的水稻都长得极其丰硕。

要知道现在对于大明来说,已经是进入了冬季,是万物凋零,皑皑白雪。

可现在来到安南,这里的水稻显然是刚刚长成。

朱元璋曾经就是农民,对于稻田即便是过去了几十年,也没有丝毫陌生。

没有在乎脚下的泥土,朱元璋直接就踩了过去,哪怕脏了腿亦不在乎。

因为视力差了些的缘故,朱元璋只能是凑近了去瞧水稻生长的情况。

看完这株,便看那株,看完这边,又走到那片。

“曾经咱只是在书上看过,这南洋的水稻一年可有三四熟,虽有几分感叹,但并没有多大在意。”

“在这大明严冬时分,于安南这边还能看到马上就要收割的水稻,此等感觉完全不是书上寥寥几句可以让咱感受到的。”

朱元璋心头充满了惊奇,惊喜。

之前大部分都是丛林地区,即便有些水稻种植,但也不怎么密集。

而今穿过丛林来到安南的平原地区,这景色完全就不一样了。

从朱元璋的视角看去,这平原上的一座座山,全都是由梯田组成。

每座山上的梯田,水稻都是长得那般的茂盛,其中亩产必定极为惊人。

一年还能种植三至四次,这完全就是天然的粮库。

“大孙,告诉咱,你是不是来过这里。”

“如若不是亲眼见到,怎会被这等美景所折服。”

朱元璋感叹着对旁边的朱英问道。

朱英摇头道:“孙儿并未来过这里,也是第一次看到此等景色。”

“见到此景,也更加坚定了孙儿心中的想法,亦是证明孙儿的决定没有错。”

不管是今生,亦或是前世,朱英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今生早些年一直在西域,大漠那边,哪里可能跨越这么远的距离。

先前是想过离开京师后就谋取安南,只是阴差阳错当了大明太孙,自然就打消了这个心思。

至于前世,这可是个噶腰子的地方。

朱英避都避不及,哪里敢来。

莫说是朱英了,孙悟空来了,不打十万八千个电话估计都走不掉。

不过现在安南已经归于大明,后世的事情自然朱英在源头上就得给掐灭。

整个南洋,都应当是汉人传承。

朱英抵达的这里,便就是后世著名的红河平原。

是整个安南土壤最为肥沃的地区,在后世有着世界谷仓的名头。

安南王都升龙,也是在这个红河平原之上建立。

所以安南王都从来不会缺少粮食,这里出产的粮食,哪怕是于如今没有得到完全开发,也足以养活整个安南所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