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瓜分天竺(第2/3页)

“蓝玉所占据的奥里萨邦,不过是天竺地区一小块,我们需要在更多的时间里,占据足够多的地盘,毕竟这次是跟帖木儿直接对上,而非是他们远征了。”

“十万骑,想来也是足够了。”

朱英讲述着自己的一些想法,朱元璋则在一些细节上进行查漏补缺。

在陆地上,因为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阻拦,大明是无法直接抵达天竺的,过河西走廊过吐蕃,进入中亚,有着非常长的补给线。

当初帖木儿的骑兵队伍就是从这里过来,如果大明也想从这过去,那么就只能大量依托于骑兵部队快速穿行,但同样也会遇到补给问题。

走南洋陆地,还不如直接乘船,南方气候条件恶劣,有很多热带瘴气的猛兽,未开化之地,十分危险,可能还没过去就遭遇到了严重损失。

因此现在从暹罗半岛乘船去到天竺,是最为快捷稳妥的办法。

朱英和朱元璋简单的商议过后,一道令旨下达,草原归化城十万骑兵队伍开始集结。

如果是从前,十万骑兵去到暹罗半岛,不谈消耗的时间,哪怕是所需军饷,都是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但是现在有了火车,就变得简单许多了。

只需要乘坐火车,然后抵达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再乘船去到暹罗半岛。

这里需要的时间仅仅一月出头。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

大明向天竺增兵,蓝玉从暹罗和真腊两地,征召了二十万的新兵队伍,只是经过简单的训练就投入到天竺地区。

同时十万骑兵也乘船而来。

现在蓝玉的手里,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五十万的规模,其中大明兵二十万,真腊暹罗兵力三十万。

五十万兵力显然已经不是奥里萨邦能够承受得住了,巨大的粮食消耗,还需要不断从南洋运来粮食。

九月。

蓝玉开始出兵,五十万军队留下不到十万兵力镇守奥里萨,其余四十万兵分三路,向天竺巴赫马尼王国进军。

德里苏丹统治南天竺失败,从而被帖木儿一举击溃,王朝覆灭,这使得南天竺许多独立的地区王国兴起。

其中巴赫马尼王国便是其中一位,而这个国家的疆域,几乎跟唐朝时期的天竺戒日王国差不多重合,就是那个曾经被王玄策一人灭国的天竺国。

巴赫马尼王国分为古尔伯加、道拉塔巴德、比达尔、贝拉尔四省。

其中古尔伯加便是王都所在。

蓝玉在拥有强大兵力下,亲率十五万军队直取古尔伯加。

徐辉祖和李景隆分别率十二万余大军进攻道拉塔巴德,比达尔两省。

十月。

巴赫马尼王国覆灭,没有被攻打的贝拉尔省直接投降。

大明一月就打下了巴赫马尼王国的消息,很快的就传到了撒马尔罕。

毕竟帖木儿的目光早就落在了天竺,尤其是大明的身上,因此在情报上比较重视,而这么大的变动,显然不存在隐瞒。

原本已经向德里苏丹国增兵二十万的帖木儿,当即再度筹备十万大军,屯兵德里苏丹。

同时他派遣自己的儿子沙哈鲁,率领在德里苏丹的二十万军队攻打拉吉普特邦。

拉吉普特一词,在梵语中意为“王族后裔”。

千年以前,贵霜、匈奴和古加拉等部族以及安息人和希腊人大批移居天竺。

他们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拉吉普特人,建立了众多的王国。

因此传言说,拉吉普特人是英雄辈出的部族。

三百年前,拉吉普特诸王公组成联军长期抵抗穆斯林的入侵。

在两百年前的战役中,普利色毗王公率领的联军战败,从此开始了德里苏丹的统治。

但是拉吉普特依然在拉贾斯坦广大的土地上维持着相对独立的众多王国。

帖木儿拿下德里苏丹国后,拉吉普特邦自然就脱离了德里苏丹的统治进行独立。

这个被认为是英雄辈出的拉吉普特邦,在帖木儿大军的铁骑下,几乎没有爆发出像样的战斗,就被彻底的征服。

说征服都有一些夸张了,在听闻帖木儿大军逼近时,拉吉普特邦的城池几乎是一批批投降。

没得办法,毕竟他们是德里苏丹国的附庸,而宗主国都被帖木儿给灭了,他们又拿什么来进行抵抗。

更别说当初德里苏丹国还得到了大明的支持,也同样没有改变灭亡的命运。

大明王朝跟帖木儿帝国掰手腕,却让整个天竺都瑟瑟发抖。

但剩余的天竺王国们,贡德瓦那王国,孟加拉国,坎德什国,维贾亚纳加尔王国,信德邦,锡兰国,他们想要联合反抗,却又感觉起不到什么作用。

哪怕知道现在的天竺在未来不久之后,就会彻底的被大明跟帖木儿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