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推行新政(第2/3页)

除了朝廷上三品往上的大员,包括其他省份的布政使,几乎都来了。

而今日,是朱英推出新政,商议周全之事。

“殿下,万万不可如此啊,此等行为,岂非是自缚手脚,自古以来,就未曾出现过这等……这等之事啊……”

“请求殿下收回新政之中,关于皇权之事,众所周知,君权天授,殿下何故如此。”

东宫大殿。

这里有七十多人,因此讲话什么的,大家也都能听到。

朱英之前就已经拟好了新政的纲领,让郭忠进行朗读。

对于新政,所有的大臣都很紧张,大家都非常清楚,这是太孙殿下登基之后,主要的政治走向,也同时涉及到自己的乌纱帽,包括官职的权力大小。

在开始后,大家感觉前边的还好,无非还是之前军政分离,责任落户,稽查审核那一套。

只是更加规范了一些,包括在建设,民生上。

然而到了后边,大家就开始心惊胆战了。

设立内阁议会,束缚皇帝权力,这简直是骇人听闻。

“请殿下收回成命!”

在第一个大臣下跪拜到,紧接着第二个大臣也下跪请求。

“请殿下收回成命!!!”

集结着第三个,第四个,顷刻间,东宫大殿里,所有的大臣都全部跪伏恳求,语气之中,满是惶恐。

这让所有的大臣感受到害怕。

从新政里的条例来说,是束缚了皇权,原本属于皇帝的权力被大量的分配给内阁。

按理说这应该是个好事,尤其是对于在场的大臣们来说。

要是太孙是个昏庸之君,大臣是贪婪之臣,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可偏偏这东宫大殿里截然相反。

“我意已决,无须多言,新政之中,关于皇权之事,不容再议。”

面对这等类似于逼宫一般的场景,朱英却没有丝毫的担忧,只是语气平淡的说出决定。

大臣们左右互视,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作答。

便是伶牙俐齿的御史们,喉咙滚动间,也不敢开口。

“好了,都起身吧,关于新政之中其他事项,再行商议一番。”

朱英开了口,大臣们也只能悻然而起,略微沉默片刻后,就有大臣站出来,说出自己关于新政其他事项的一些想法。

大殿中也恢复了气氛,好像刚才的事情没发生过一样。

散朝之后,朝野上下,官吏之中,立即掀起了惊天波澜。

谁也不会想不到,在新政之中,竟然会有对皇权的限制,大家都很不明白,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哪怕是朱棣,整个人都有些懵了。

“法师,太孙这是昏了头吗?难不成父皇就会让他如此行事,说得好听点,这是圣天子垂拱而治,说得不好听点,这是自缚双手。”

“把治理朝政的权力丢给那些贪官们,他怎么敢啊。”

在朱棣得到消息后,立即就找来姚广孝商议。

虽说藩王们在新皇登基后,就会去到东神神州开荒,可大明的事务,同样也会对他们有很大的牵扯,并非是说离开了就没联系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明的强盛,反而是他们在海外的坚强后盾,至少在这个时期,不会说有哪个藩王想着造反,从东胜神州杀回来。

至少,他们之中,要谁能够统一东胜神州,才有资格跟大明掰腕子。

姚广孝沉默片刻,叹息道:“太孙这不是对自己的限制,而是对后世君主的限制啊。”

“可能太孙觉得,后世之君不成器,因此干脆把权力限制了,与其出现一个昏庸的君主,还不如如此限制。”

朱棣道:“我知如此,可是……”

朱棣是很不理解这样的行为,虽然但凡聪慧点的都能看出,这是朱英限制子嗣的手段,可权力这个东西,如此诱惑,谁能拱手让人呢。

“父皇定然是知晓此事的,太孙说服了父皇,否则新政即便是推出,也不是在这个时候。”

“看样子,太孙是不想跟历代皇帝一样,亲自去处理政务,干脆是当了个甩手掌柜,也不知这般会让以后的大明如何,那些贪官们,真的会跟太孙想的那样,好好的治理大明吗。”

姚广孝笑道:“现在应是诸位大臣最为惶恐,太孙不治世,那就谈不上错,不管是发生了何等事情,错都在大臣们身上,而皇位稳固,依然不动。”

“以后这矛盾之间,非是在百姓与皇帝之间,而是百姓与大臣之间,虽是少了些权力,可那些权力对皇帝本身也是束缚。”

“解开了束缚,皇位也没那般炙手可热,也许会有一些权臣的出现,但国祚悠长,未免不是件好事。”

朱棣闻言,想了想,最后叹息一声,什么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