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3页)

安夏坐在办公桌前,桌上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她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好不容易熬到科长来,安夏主动问有什么工作是可以交给她做的。

科长说:“你就把每个月各个地方的销售情况,做成报表,交给老林就行了。”

哦哟!销售报表!肯定很复杂!

安夏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拿着本子带着笔,虚心请教报表的格式,还有要怎么做等等。

然而,简单的令人不敢相信:

每月发过去了多少货,卖了多少货,退回多少货。

最终销售款多少,退回多少。

根本就是小学生数学题。

而且销售地区是以省为行政单位的,纺织九厂的行销地区一共也就27个省级行政单位。

安夏的工作就是做二十七道四则混合运算题。

不是一天,是一个月。

进单位第一天,安夏不敢相信世间竟会有这么清闲的工作,她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小心观察周围同事的工作状态。

同事们早上来,聊天看报,中午打牌睡觉,下午继续聊天看报,偶尔接个电话,或是有人过来说个什么事,然后下班。

安夏终于见识到,什么叫做一杯茶、一包烟、一叠报纸看一天。

难怪大刘能在上班的时候有空写《三体》。

其他科室也一样,有家有室的同事就闲逛。

想出国的人,就在背单词学英语,或是看专业书籍。

生产车间此时也产能不足,干多干少一个样,完成生产任务之后就磨洋工,请半天假,跟组长打个招呼直接走,不扣钱。

大家都在享受国营大厂的幸福时光,都认为自己可以一直这样混到退休。

殊不知,此时已距离「砸三铁」的大下岗潮,不过还有四年时间。

第一天,安夏在办公室里坐着,她跟那些聊家长里短的同事实在没话说,便像上课开小差那样,拿着一叠报纸做掩护,在单位发的信笺纸上继续她的兼职工作。

阿君动作很快,已经搞出了一个最基础的表格雏形。可以做四则混合运算,也可以做筛选。

但是不能筛选汉字,只能对数字和英文字母进行处理。

等阿君这边做完,再反馈,还需要一段时间。

安夏的人生又开始寂寞如雪,无聊的要死。

厂里有图书馆,她抽空去了一趟,发现正经的工具书挤得满满一排无人看。

另外两个摆着武侠、言情的书架空空荡荡,就剩一两本没听说过的。

安夏随手翻开一本最新到的纺织行业杂志,在第一篇文章里就赫然看到:

“现在许多纺织厂运营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差……一元成本,销售价只能卖出五毛……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

结合在供销科看到的一些数据,就连安夏这个刚进门两天的人都知道:大厦将倾。

可笑,九厂的人还歌在唱舞在跳,懒懒散散,与热火朝天的深广小商贩,还有外企职员走路如飞的模样,如天壤之别。

按妈妈的说法就是:“那么大个厂子还能倒了不成?总归要管我们吃饭的吧?”

深市那边的活暂时不用干。

厂子里的活到月底才需要干。

供销科里有个新人,比她早报道一星期,此时还在积极表现中,他天天早早到单位,打水扫地。

安夏连扫办公室地的机会都没有。

总不能再扫一遍,那不就是嘲讽人家没扫干净么。

于是,她把格局打开:去扫整栋楼的楼道都扫一遍。

就当熟悉各个科室了。

连着几个早上,安夏都在扫楼道,与各个路过的人笑着打招呼,大家都挺好奇这个漂漂亮亮的年轻小姑娘是谁。

家里有钱不让说,家里有漂亮女儿还不让说吗!

在妈妈的宣传下,整个单位都知道她的女儿是大学毕业生,每天早上到单位来打扫卫生。

安夏就这么获得了「踏实肯干、勤劳认真」的荣誉头衔。

那个年头,单位里的事都没什么秘密,领导们开个会,一散会,全单位就都能知道。

妈妈跟安夏说:“厂里打算搞信息化,你懂电脑,要抓住这个机会。”

“啊?什么信息化?”安夏一脸懵逼,她所知道的信息化,是指的网络信息化,安全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据她所知,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I,才算进入互联网时代。

现在一个纺织厂要搞信息化?

开什么玩笑?

妈妈摆摆手:“我也不知道。”

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抓住机会?

第二天,厂里贴出告示:

为了提高本厂的信息化进程,经厂委领导决定,将安排学习小组前往深市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如有意者,请在X月X日前至组织部报名。

所谓学习,就是厂子包吃包喝,工资照发,还有额外的出差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