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3页)

安夏一听就知道他根本就没想法,便把自己所知道的整套操作方式说给陈厂长听。

然后……把需要跟总厂分赃的部分完全删除。

一长串有条理有逻辑的话说完,陈厂长挺满意。

他现在的思路是:只求不出钱。

他的儿子和龚书记的儿子是铁板钉钉要进新厂,那又何必从自己儿子手里分钱呢?

就连削减工资和福利都是他们迫不得已的行为,他们已经打算好了,把总厂的客户转一部分给新厂,算是给儿子补贴。

在陈、龚两位的一力促成之下,新厂「牡丹纺织厂」开业了。

厂房是现成的,各种设备很快就到位。

现在缺的就是人。

无论厂长书记怎么动员,怎么画饼,就是没人报名。

收入福利双减,傻子才来。

到最后只好变成强制。

由各车间出人。

其中也诞生了不少一些故事,比如有一个车间开会选人去新厂,谁都不愿意去,谁也不好意思当面提议让某某去。

但是车间主任说选不出来就不散会,最后大家一起沉默地坐在那里。终于有个人尿急,出去上厕所,回来之后,他……光荣被一致推举调岗到新厂。

还有一些跟车间主任关系不好的刺儿头,他们得罪车间主任的时候只想着九厂不可能开除人,就是没想到还有强制调岗这种事。

现在这些人都一脸晦气地坐在小礼堂里,参加新厂的成立仪式。

陈勇再怎么舌灿莲花,龚伟再怎么煽动情绪,都无法让台下这些人提起兴趣,小陈厂长和小龚副厂长讲完话,连鼓掌的声音都稀稀拉拉,跟他们父亲在大礼堂讲话时那掌声雷动的场面可差太多了。

安夏的职位是办公室主任,本来没有安排她讲话的环节。

见台下如此垂头丧气,她示意自己有几句话要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坐过出租车?”安夏问道。

台下有人应了声:“有。”

“你们知道出租车司机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吗?”

“不知道。”

安夏比了个「三」的手势。

台下有人猜:“三百?”

已经将近九厂老员工工资的三倍了。

安夏笑着摇摇头:“三千。”

刚才还一潭死水的台下瞬间像洒了一把盐的油锅,沸腾起来。

“真的假的?三千块?”

“他们怎么这么有钱?”

“不可能吧,我舅跑长途开大客都没这么多。”

安夏等声音渐小,做了一个双手往下压的手势。

“你们知道,我们市黑龙湖公园门口卖茶叶蛋的老太太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黑龙湖公园是全国著名景点,平时人来人往,就算是工作日,也有许多外地游客。

“这个我知道,她还卖汽水,还有小面包,卖出去多少钱,都是自个儿揣着,一个月能挣五千!!”

台下的议论声瞬间又大了起来,声浪几乎像要掀翻屋顶。

等声音小了之后,安夏又示意大家安静:“大家都听说过,国营不如集体,集体不如个体!为什么!”

“管得多呗,干多干少一个样,谁还想干活。”

“就是啊,要是给我一个机会,我也想赚五千块的工资。”

“嗐,你小子心也太大了,什么五千,五百我就心满意足啦,我爸都快退休了,才拿一百二!”

趁着台下的人一扫颓废之意,安夏又大声告诉大家:“我们卖的是什么东西?!是文明社会的人类都需要的东西!谁不要穿衣服!谁睡觉不铺床单套被罩?!”

听起来好有道理,台下的人双眼放光,与之前陈勇和龚伟画大饼的时候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样子判若两人。

安夏继续说:“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是人,就是我们的客户!”

“有客户,就有钱!你们现在出去看看,一件好看的风衣都要卖七十块钱一件啦!七十啊,同志们,九厂给我的一个月工资都没七十!”

“姑娘爱漂亮!小伙爱潇洒!谁不喜欢漂亮衣服!难道跟对象谈恋爱还穿工服啊!”

“总厂已经答应,技术随便我们用!客户随便我们挑!我们有最好的技术,最好的客户!卖出来的利润还都归我们!”

“同志们!发家致富的机会来啦!什么三千块五千块!咱们马上就能超越!先定一个小目标!年终大家每人发一万块年终奖!”

安夏一通惊天动地大忽悠,把台下那些被迫到新厂报道的人煽动得热血沸腾,恨不得能马上行动,干一番大事业。

牡丹纺织厂成立暨动员会议结束后,陈勇和龚伟与安夏一起去接收送过来的三台计算机。

陈勇对安夏刚才的表现叹为观止:“太厉害了,以前都不知道,你这么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哎,没什么,谁不喜欢钱呢。投人所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