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3/7页)

余化龙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好了。

安夏心中的疑惑更深:“还没做,你就知道项目不可能成功?”

是不是他能力有限,还怪导师?

余化龙郑重点头:“对,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什么项目啊?”

“永动机。”

现在轮到安夏抿紧嘴角,默默扭头。

“你看,连你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78年的时候,《人民日报》就说永动机是违背科学,骗人的,他非不信,说水能上升成云,下坠为雨,再上升成云,就一定有办法实现人工永动机。”

余化龙重重吐出一口气,双手用力搓了搓脸,还是一脸怨气:“我本来读大学的时候就年纪大了,现在三十多岁,有老婆孩子,都等着我赶紧毕业找工作。他拖了我这么久,现在还不知悔改,还要继续拖,我受不了了。”

余化龙扫了一眼陆雪,又对安夏说:“我也不怕告诉你们,我想出国,美国有一个大学,我已经联系好了,教授觉得我在校的成绩不错,研究也还可以。但是想要拿到全额奖学金,还得有点硬货。

所以,我需要手里有拿得出手的项目。如果能把你们这个防伪项目解决,我的履历会好看一些。

我实验室里的师弟师妹们,也希望早日做成一个项目。所以,他们也愿意免费接你这个活,只求早日出成果。”

既然有利益需求,安夏心里就踏实多了。

她先带着余化龙去了一趟车间,亲眼看看实机操作是什么样的。

余化龙表示还要把设备拆开,这样才能看清楚里面的原理。

牡丹厂忙的要命,停不了机。

九厂晚班的时候倒是有空闲的机器,职工做完定量工作之后,起码有六个多小时,机器没有人用。

由陈勇出面跟九厂协调这件事,每天等工人下班之后,余博士领头的研发小组,就蹲在车间里,把机器拆开,仔细研究里面的东西。

他们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从日韩搞到了相关的技术资料。虽然写得不够详细,不过通过倒推,还是摸到了技术核心。

余化龙指着一款日韩的设备,对安夏说:“这款机器基本可以实现你的需求,如果我们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投入生产应用的速度会非常快,最多九月中旬,就有希望。”

安夏看了一眼,估计不便宜,便问道:“如果完全自主研发呢?”

“大概要一两年吧,还不一定有人家的好,这已经是第二代了,肯定根据市场反馈,把第一代出现的问题都进行了修正。”

“这台设备的价格呢?”

“全部费用加在一起,大概二十万。”

安夏:“……”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以牡丹厂的现状,二十万的现金根本掏不出来,都化身为原材料隐藏在生产环节里。

“难得,这次召集会议的居然是你,什么事啊?”龚伟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

基本上三人之间的正经会议都是龚伟发起,安夏每次都会在会议上怼他,让他很没面子。

今天他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安夏的提议,他也要唱反调。

“经过这段时间对市场的调研,我认为我们厂很需要这款设备。”安夏将资料递给龚伟和陈勇。

“什么衣服用这个?”

“这个主要目的不是用来做衣服,而是做防伪标识。”

“花二十万?就为了一个标?咱们得卖多少布才能把这二十万挣回来?再说,人家认这个标吗?”龚伟的嘴巴像机关枪一样猛烈输出。

安夏早有准备,她把最近的销售情况都打印出来,拍在桌上:“你看看多久能挣回来!”

这两个星期,变形金刚大热,厂里虽然只收代工费,但产出的布已经赚到毛利润五万多,而且还有源源不断的新订单在排队,求着牡丹厂赶紧发货。

安夏对两人说:“你们觉得这个图案很难印吗?”

两人都是行家,自然知道这种水平的印花,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壁垒。

“我们卖的是什么,是品牌,不是技术。”

龚伟撇撇嘴:“谁花大价钱买牌子啊?”

“呵,我可听说有些人为了一块梅花表,跟家里人闹得要死要活的,哎呀呀,这个人是谁呀?不就是块表嘛?随便买一块不就行了。”

安夏阴阳怪气。

龚伟下意识地把右手腕往胳膊里缩了缩。

国营大厂的子女就是没有隐私权,从小时候尿床到考试成绩,再到长大跟女朋友吵架内容,都能传得满山遍野。

龚伟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想要手表,认定了梅花牌,其他的牌子不屑一顾,跟家里人闹腾了好几天。

龚伟强辞夺理:“不一样,大牌子的表质量好!布能怎么样?能穿几十年不坏,还是穿在身上百米赛能跑九秒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