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3/7页)

根据他们看到的日方图纸,发现思路确实是一样的。

大家都是根据工人的日常操作产生的灵感,然后顺着人工操作的流程想,继而才有了机械臂的构思。

那么,现在就要比谁先。

什么时候先想出这个主意。

什么时候先立项。

什么时候先有了突破性的成果。

这些都是申请专利时的批准要素。

就是因为前人吃了这么多亏,后世才有了实验日志、研发日报。

当然……还是有人不好好记。

至于现在,根本没有!

余化龙一心想凭这个项目申请全奖,所以他认认真真的在写研发日报。

口说无凭,如果对方说余化龙这份研发日报是后补的,得上哪儿去证明他们的研发时间节点呢。

网络时代,实时监控成本没有那么大的时候,可以24小时对着实验室拍。

现在谁拍得起啊,电视台、电影公司都砸不动这么大的成本。

余化龙满脸愁容的向安夏说自己找不到画面上的证据。

一旁的龚伟笑了:“谁说没有!”

陈勇点头:“都有的,而且每一个都有绝对可以证实的日期。”

这下连安夏都惊讶了。

龚伟拿出一撂《牡丹厂每周通报》,这是他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有政绩,一定要敲锣打鼓让全天下都知道。

每周通报是以小报的形式印刷,并发到各个车间,贴在墙上。

上面记载着上周生产情况,食堂好评菜,当然也少不了研发室的工作进度。

为了彰显牡丹厂的科技化含量,研发室相关的篇幅都配着照片。

那些照片都是经典拍摄手法:几个专家站在机械臂旁边,做认真工作状。

机械臂上的不少细节都能看得很清楚,专家们衣服从薄到厚的变化也能看出来,旁边刚好还有一个挂历,大大的显示着拍摄日期。

证明都有了。

但是还是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万一日方真的发明时间更早怎么办?

对于牡丹厂来说,能不能申请到美国的专利不是特别重要。

但对余化龙来说,差距还是很大的。

安夏觉得,也许从程序上面能找到一点差异性,用来证明不是抄的。

程序的主负责人是陆雪,前期的设计和最后的调试都是他一人完成。

“我去找陆雪问问。”

陆雪现在都快成牡丹厂的正编员工了,在牡丹厂认真干活,回灯泡厂补觉。

安夏中午十一点去找他,同事就说他去吃午饭了,安夏在食堂没看见他,便去他的宿舍。

安夏的手指刚敲在门板上,虚掩着的门就开了。

她伸头往里瞧,屋里安安静静,另一张床搬空了,只有一张床前摆着一双鞋,还有半拉被子。

安夏悄悄走进去,只见一个人蜷着身子侧卧在床,只穿了一条印着变形金刚的T恤和短裤,双臂紧紧抱在一起,看着就冷,被子大半在地上,只剩下一个角盖住了脑袋。

安夏把被子捡起来,给他好好盖在身上,那张脸露了出来,是陆雪。

窗外的阳光刺激了他,他皱着眉头,长长的睫毛轻轻扇动了两下,嘴里发出两声不满的哼哼,又抓起被子往脸上盖。

他盖,安夏就掀。

来回往复几次,陆雪扭动了几下身子,微微睁开眼,看见是安夏,吓了一跳,他像触了电似的坐起来,快速贴到墙边,双手慌慌张张地抓着被子往身上盖,活像个娇羞的大姑娘:“你怎么进来了!”

“你没关门。”安夏指着宿舍门,理不直,气也壮。

陆雪张口结舌:“那那那你也不能进来啊。”

“哦,那我走。”安夏鼓着腮,作势要走。

陆雪抱着被子挪到床边:“哎,真走啊,你找我有什么事?”

“没事。”

“没事?”陆雪狐疑地看着她,“所以,你是专程来掀我被子的吗?”

“是呀。”安夏笑嘻嘻。

陆雪嘟嘟囔囔地躺回去,又拿被子盖住脸:“我半夜三更不睡觉,辛辛苦苦给你写代码,你就知道欺负我。”

安夏再次把他的被子掀开:“别盖着脸,闷坏了。”

“闷坏了就闷坏了,又没人心疼。”

“那可说不准。”安夏伸手去揉他的脸,“那你再睡一会儿,我先出去吃饭。”

过了一会儿,躺着的陆雪就闻到一股饭菜的香气,都是他喜欢吃的味道。

他闭着眼睛,在「再躺一会儿」与「起来看看有什么吃的」之间挣扎。

忽然,嘴边被一块温热柔软的东西抵住。

他本能地张开嘴,咸香酥烂,是一块肉。

嚼了几口咽下去,又有一块东西伸过来。

这下陆雪也躺不住了,他睁开眼睛,安夏笑眯眯地坐在床边,左手端饭盒,右手拿筷子,正夹着一块土豆贴在他唇边。

“来,张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