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3/7页)

厂负责人向记者们介绍:“这里就是我们的冶炼工厂,火里的就是雄黄,烧出来的白色粉末,就是砒霜。”

值班室的桌上放着交接班的本子,本子非常干净,像新买的一样。

王志飞信手翻了翻,一个多月的记录,每一页的笔迹和墨水都非常统一,刚开始字迹还挺端正,到中间就开始潦草。

看得出来,这个写字的人一定很着急下班。

“天色不早了,我们村委食堂已经准备好了便饭,大家来尝尝我们的特色?都是自家养的鸡鸭猪,还有自家种的水稻。”

说到水稻,王志飞向着上次他看到的那片长满枯白草叶的山坡草地看了一眼,竟然一片苍翠,就好像上次他误入了鬼域,并非现实世界一般。

记者们纷纷摇头,表示还要去采访一下五十里外的那个爱心学校。

村支书还想挽留,王志飞压低声音:“任务,是任务。康总邀请我们一定要去看看。”

“哦——哦哦哦!!”村支书恍然大悟。

懂!收了企业的钱,去宣传宣传企业掏钱做的爱心事业。

很合理!

学校就完全不需要村里的人陪同管理了,康英投资建的校舍和配套设施,加上安夏送去的智能机器人,村支书认为。就算是北上广深的学校,也比不过他们……

随便拍、随便录、随便问。

那些小孩儿,吃得好、穿得好,能说出什么坏话来。

只要把这些人送出门,就万事大吉了。

村支书心情非常好,满面堆笑与记者们告别。

调查记者们对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们确实进行了一些调查,老师不肯说村子里的事,就说自己不在矿上工作,不清楚。

孩子们就知道傻乐,热情地带记者去看教育型智能机器人。

一位记者感叹:“先进啊!这学校比我儿子的学校都好,居然能上网!”

天黑了,从这里出去的路很不好走,王志飞对大家说:“在这住一晚上,明天一早再走,安全。”

生活老师把仓库钥匙给他,王志飞带着记者们熟门熟路找到放被子的地方:“来来来,自己套被子铺床。”

“来过了就是不一样。”一位记者说。

“哈哈哈,那当然。”

深夜,王志飞和央视记者乔正换了身衣服,揣着无人机和无线摄像头,从车厢后取出自行车,准备悄悄向小鹤村进发。

在黑暗之中,他发现了另一个鬼鬼祟祟的小小身影,从学生宿舍里跑出来,也是向着小鹤村进发。

那孩子走得很快,不过两条腿始终跑不过两个轮子。

王志飞骑车追上去,挡在他面前,拿着电筒对这孩子脸上一照:“小勇?你不睡觉,往哪儿跑?”

小勇的妈妈,就是双手溃烂到只剩下手掌的女人。

他的双胞胎哥哥大勇留在家里照顾她,没有来。

“我要回家!”小勇理直气壮。

“你回家了,明天的课怎么办?”

“哥哥上!”

王志飞拍拍自行车后座:“上来,我带你。”

两辆自行车悄无声息地进了村,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工厂里灯火通明,听声音,里面在忙着大生产。

白天一天没开工,晚上就得补回来。

王志飞和乔正把小勇送到家门口,把他放下,就要走。

小勇对他说:“叔叔,你们要去哪里?”

“叔叔要去采访一下工厂里的叔叔。”

“你进不去的。”小勇说,“管得很严。”

小勇招呼王志飞和乔正先到自己家。

他的哥哥大勇显然有些惊讶:“怎么这么快回来了?”

“王叔叔送我来的。他想调查厂,咱们能帮他进去吗?”

大勇一脸不屑地看着王志飞:“你就算调查了又能怎么样,上次调查完了,结果呢。”

“还没有用完所有的办法,就要努力去试试。”王志飞说。

乔正觉得王志飞有点傻,跟十岁的孩子解释这么多干什么,他懂吗?

一边的小勇从身上把小书包拿下来,把里面的课本掏出来,一副准备上课的模样。

王志飞问道:“你们兄弟俩轮流去上课?”

“嗯,每周轮换一次。不然他不肯去。”大勇看着弟弟。

轮流照顾妈妈,轮流去上课,周六晚上回来,抓紧时间给留在家里的那个答疑。

难怪小勇在学校里成绩最差,数学经常考个位数……每周听课听一半,剩下的全靠自己领悟。

大勇忽然问:“你们要拍什么?是要拍厂里到底怎么工作的吗?上次你走了以后,忽然就管得很严。像你们俩这样的外人,根本进不去。”

“呵,你懂得很多嘛。”乔正笑道。

大勇严肃地对他说:“不要以为我没满十八岁,就什么都不知道。没有人是到十八岁的时候,一夜之间从不懂到什么都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