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3页)

安夏的计划是从高中生下手,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减负」的口号,离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也没几年了。

学习是辛苦的,人性是追求享受的,减负口号一喊,全国中小学生欢腾。

不少家长也被忽悠瘸了,觉得国外精英都是素质教育,没有那么多作业,早早下课,参加课外活动,看起来特别高贵。

还有不少地方已经办起了国学班,号称恢复古式教学才是人间正道,西洋的那些东西只会把孩子教坏。

安夏也不知道教五六岁的孩子打坐冥想几小时,有什么特别的积极意义。

她只知道古代门阀子弟也是要努力读书的。

不然会被新贵替代,他们不会只看见了建安七子之首王粲喜欢跟驴玩,没看见他还会写诗作赋打仗吧?

安夏让人准备筹划一些理科类的比赛,还有资助成绩优异的学生读书。

特别是一些偏僻地区,有些父母的眼光就那么一点,务农做工赚钱,那就干,读书能赚钱,也能干。

由于读书给的奖金比他们务农做工赚钱的还要多。

于是,父母盯起孩子读书的凶残程度比催他们结婚做工还厉害。

可以说,是非常直白的结果导向了。

小学、中学、大学,安夏都没放过。

紫金科技甚至还欢迎优秀的大二学生就来公司实习。

安夏的这个举动,让许多同行嘲笑:“让大二学生来干什么?蹭饭吗?”

大一学基础课,大二刚刚摸着专业的门,老员工几十行代码就能搞定的东西,大二的学生说不定能搞出几千行代码,整个不能用不说,还要搭上老员工的工作时间。

除了认为大二学生没什么用之外,他们也认为安夏这种「从娃娃抓起」纯属浪费时间,她又不跟这些人签定合同,要求他们毕业后一定要为紫金效力。

到时候他们一毕业,托福一考,又去欧美了,国籍一换,全家定居,她安夏就是在给欧美输送人才。

这些话传到安夏的耳朵里,她笑笑。

他们笑她为别国做嫁衣,不知道她真正的目标是什么。

优秀的学生除了出国,还有进入体制内,她不想做沈太福。不过自古以来朝中有人好办事,有时候并不需要在位者有什么实际的行动,只要听说「安总跟xx关系很好」,办不少事情也方便许多。

赞助学生读书才几个钱?

总比等人家功成名就之后,拎着钱和礼品上门,要担个行贿送礼的名声强。

光在国内培养人才不够,安夏还想反向挖人,从国外把人挖回来。

这个想法,就连李俏都觉得老板过度膨胀了。

“国外公司的硬件条件比我们强,研究基础也比我们强,在国外公司的人能受得了我们这么……返璞归真的环境吗?”

“不用在意,他们回不回来,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咱们把宣传打出去,你看刚解放搞原子的弹的时候,也是先宣传,然后才有更多的人看着宣传回来,不宣传的话,别人就算有心想回来,也不知道国内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比如说,另一个特别有情怀的公司叫你去。但是你的一千块钱工资要降成九百,你勉强还能忍忍。要是发现只有两百,而且还吃住都不包,你还愿意去吗?

你大概不知道,许多五十年代出国定居的人,现在还认为大陆是一片废墟平房呢。”

李俏听完,忍不住笑:“虽说降到两百,降到九百,我也不愿意啊。能买多少东西了。”

“那不就是了。”

李俏的想法只是做个宣传,于是在合法的范围内,把紫金吹得天上有地下无,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公司的员工看了都内心复杂:“好像没有乱说,但总觉得哪里不对的样子。”

“不愧是人事部的。”

“她要是不干人事部了,到我们销售部来,绝对是新一代的销售冠军。”

计划:做个宣传,唬唬人。

实际:……

李俏拿着一份简历找到安夏:“安总,真的有人投简历了。”

“我们本来做的就是公司重视人才的宣传,有人投简历不是很正常的吗?干嘛这么激动?”安夏看着李俏一副没出息的样子就摇头。

她接过此人的简历,一时也被震撼地说不出话来。

清华硕士没读完,跑了。

麻省理工硕士没读完,跑了。

康奈尔大学硕士读完了,博士没读完,跑了。

进了ibm,做了几个项目,跑了。

进了甲骨文,做了几个项目,跑了。

进了微软,做了几个项目,跑了。

跑的原因是觉得付出与回报不符。

他辛辛苦苦折腾半天,跟他的躺平同事们拿的一样多,甚至因为不是白人,在别的方面还受到限制,这让他更不开心。

现在他人还在美国,意思是看看国内的机会。如果国内条件差不多,他愿意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