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以风洞试验为由,去旅……(第2/3页)

想自驾电动车去东北过年?

什么电动车!

请注意措辞,认清自己的地位,那叫电动爹!

还不能说它那个数据是胡说八道。

所谓的一脚踩到一千公里,那是在实验室里绝对完美的温度、湿度的条件下做出来的数据。

更牛逼的是,有的厂家测试车辆有效续航时间的方式是把车架起来,让四个轮子空转,用轮子滚的圈数来计算时间。

车身一动不动,连风阻都没有了!

可是,汽车时速超过80公里的时候,有70%的能耗就是用来克服风阻的。

总不能说纯电车连上高速的资格都没有。

除了抱着对还没有出生的现代纯电车的满满怨恨之外,还有一个是对车辆辅助系统更新的期待。

无人驾驶车项目组,在汽车事业上最大的成就是提供了对有人驾驶的辅助。

安夏在小学时得知雷锋同志的死因后,就一直耿耿于怀,怎么车子就撞到杆了,怎么杆就倒了,怎么就砸到人了。

普通的倒车雷达根本就不好用,无法通过地面的状态计算出汽车会因此倾斜多少度。

倾斜的度数会撞到什么东西。

至于撞到的东西是岿然不动,还是折断倒塌,这个确实计算不出来,不过只要车不撞到,至少它一时半会儿也不会乱动。

安夏的梦想是系统能计算「车身三米之内所有物体」对车子的影响。

然后,她把这个梦想改成「车身三米之内,相对速度在0.5米左右的物体」。

如果以12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公路上跑,三米之内突然蹿出一个随便什么东西,不管系统算出来或者算不出来,都不会影响最终的结局。

驾驶辅助系统,也受到环境的限制。

下雨天,能不能计算出踩下刹车后,车子多久能停。

下雪天,到什么程度需要提示更换雪胎,或是缠铁链。

在高温情况下,大概多久轮胎会出现老化,需要提示更换。

还有冬天加防冻液,夏天到了一定的温度,要提示水箱开锅……

就算是老司机,在这些事情上面都有疏漏,谁都不敢说自己没犯过错。

如果需要开远路的话,辅助系统不管对新手还是老手,都是有帮助的。

所以,都需要环境风洞,确认系统在指定的环境出现时,能及时发出提示。

安夏托了一个很有本事的线人去找奔驰公司的全尺寸风洞能测算的数据。

由于介绍人在翻译时的一个小错误,莫名的让安夏和线人愉快地认领了自己的新身份,线人是魔镜,安夏是白雪公主的坏后妈。

安夏:“镜子镜子,墙上的镜子,奔驰公主的数据拿到了吗?”

线人:“我亲爱的皇后啊,奔驰的数据在这个时代最美,可是,完全达不到您的要求。”

对方将数据打包发过来,安夏查看这个七十年代的风洞检测数据,确实,不是那么的令人愉快。

没有她想要的环境数据。

没有环境数据,就得真的先测一下。

已经上市的汽车也可以用。

安夏向各大车企发出邀请,想要组一个从东开到西的车队,从318国道的起点人民广场开始,一路开到终点聂拉木。

全程不飙车,最快不超过80公里每小时。

条件足够的车可以开全程,全长5476公里。

条件不够的车在上高原之前就可以停止。

她也说了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要做一个模拟仿真风洞,协助车企进行新品研发。

目前缺乏环境数据。

一时间积极响应报名的单位不少,民企国企都有。

不是因为安夏个人魅力过人,所有单位的老板都为她痴迷,愿意博她一笑,而是安夏踩中了一个好时间。

经济放开之后,全国忽然之间冒出了许多汽车厂,良莠不齐,泥沙俱下。

但是真正年产十万辆以上的整车只有一汽、东风和上汽三家,就连超过两万辆的也只有十余家。

其他几百个车企,一年就生产几千辆几百辆。这种厂子,显然不会有什么高水平的生产线,技术也十分堪忧,大概就是只求上路不散架。

为此,年初的时候,国家就发文,要求严控审批轿车和轻型车项目。

意思就是:垃圾垃圾撤退吧,别凑热闹了。

除掉那些真垃圾,已经立项投钱的,不能就这么干搁着,他们也想赚钱。

然而,新闻报道说现在市面垃圾很多,搞得消费者也很紧张,只敢买大厂的品牌。

今年新成立的各个汽车厂就惨了,推销人员特别艰辛,各个厂子里的老板都急得头上蹿火。

在国外,有成熟的赛车体系,所谓「周日赢比赛,周一好卖车」。

可是中国只有汽车拉力赛,参赛车辆品种有限,无法利好所有车型。

不管是什么车,说从318国道的起点开到终点,从中国地理的第一阶梯开到世界屋脊,营销的时候就够吹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