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提升人工智能的技术实……(第3/4页)

紫金给出的排期时间是在一年之后。

可是戴维德医药现在就有一个项目急着要上马。

戴维德医药原本想换一家公司做配对项目。

但是其他公司,不是技术能力有限不敢接,就是比紫金贵许多,贵到还不如用人工做,说不定还能产生点「意外之喜」。

他们着急,人工智能组更着急。

刚看到询价消息的时候,他们全体沸腾,已经脑补自己怎么接下全部订单,然后实现财务自由,成为豆浆点两碗,喝一碗倒一碗的豪门巨富。

可是加班加成这个死样子,也还是无法消化全部订单。

他们不得不开会讨论,需要放弃哪些订单。

挑挑捡捡,心痛万分:“唉,算了,城南花苑,就让它随风去吧……”

“劳力士手表,就让它随风去吧……”

连黄兰兰的心都在滴血:“29寸大彩电,就让它随风去吧……”

刘杰郑重地看着她:“放心,我不会少你29寸大彩电!”

“呃……其实我还有其他想买的,彩电是排在最后的愿望。”黄兰兰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刘杰清了清嗓子:“咳,总之,我们要加紧提高多个项目同时运行的能力,避免以后再出现这种不得不拒绝订单的事情。”

唉,想想就心疼啊。

刘杰向安夏汇报最近项目进展,以及未来半年的工作计划。

“只有扩大规模?”安夏对他说:“你的眼睛不要只盯着扩大,还要盯着提高效率,迭代优化底层算法。马车跑得再快,终究会被汽车淘汰。”

“是,我们组的工程师已经全力投入,希望可以提高效率,以及优化模拟环境。”

安夏点点头:“有预估时间吗?”

刘杰有些尴尬,按现在员工的能力进行判断,得出的数字有点惨不忍睹。

他只敢保证「大干快干XX天,保证扩容完成」,却不能同样的保证,在某一个时间点内,一定可以把算法提高到哪个层次。

国内根本就没有现成的算法工程师,全靠安夏此前联系的戴密斯和他的同学们,时不时提供一些灵感。

此时的刘杰,比任何一刻都认识到,科技进步的重要节点,真得靠那么几个有天赋的人来推进。

人力资源部已经用尽手段,去寻找所有可能拥有天赋的人,但是结果并不理想。

人口基数太小,不是够不着,就是挖不动。

“要是国内不行的话,就往国外看看。”安夏说。

刘杰怔怔地问道:“国外?”

他自己就是国外回来的,知道从国内到国外多不容易,再从国外回国,需要下定怎样的决心。

别说跨国了,就连跨省跨市,都有人嫌麻烦。一旦公司搬到别的市,就有一批员工离职。

先要找到合适的人,还要说服这个人愿意到中国来工作。

刘杰觉得自己魅力没有这么大。

“我已经问过许多同学了,搜索引擎组的那几位美籍同事我也问了,他们都没有什么好的人选,我会继续找的。”

安夏笑着说:“公司里有一个人,你一定没问。”

“谁?”刘杰困惑。

“邓杭生。”

刘杰愣了一下,他不认识这个人。

也难怪,邓杭生是售后工程师,而且还是软件那一块的,跟他从未有过往来。

安夏点点头:“你先去忙吧。”

刘杰做技术确实不错,做领导也很体恤下属。

不过要他想办法去挖一些他不认识的人,实在难为他了。

所以,安夏决定帮他一把。

自从邓杭生上次帮着「喜庆」键盘拉团购之后,他在硅谷的员工团体里似乎越发的出名。

不知为什么,在国外的中国人以「只爱跟华人玩」「内向」「害羞」「不善言辞」而闻名。

从华工进美国修西部铁路开始,始终就是这么一个刻板印象。

邓杭生拥有所有刻板印象里的技能:做饭(虽然只是家常菜)、武术(虽然只是军体拳,以及会个侧手翻)、乒乓球(虽然连社区老大爷都打不过)、会魔法(虽然只是走路轻,时常让人误以为是瞬移……)

但他的性格一点都不刻板印象:张扬、开朗、积极主动,该客气的地方客气,该撕逼的时候撕逼,什么隐忍内敛,不存在的。

他还时不时组织这个活动那个活动,现在已经快要混成硅谷交际花了。

提起邓杭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每天下班不是跟这堆人吃饭,就是跟那堆人吃饭。

他是去合作搞USB接口项目的,USB的进度现在最多进到了「U」,他已经给紫金拉了不少业务合作订单。

算好时差,安夏给邓杭生打去电话:“杭生,你认识搞人工智能的人吗?能挖到国内来的那种。”

邓杭生:“现在搞人工智能的公司不多,我就认识一个,华裔,他在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