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天上飞的咋这么多事(第4/7页)

安夏说可以做出一个智能推算延误时间的东西:“与确定要知道等五个小时相比,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要等多久。而且问讯台也不可能马上知道,也一样要打电话问。

还不如让他们看着屏幕上的倒计时,时间没走完之前,一般人也不会去问的,因为都有心理预期了。”

机场领导问道:“那如果起飞时间又延长了呢?倒计时完了,那还不是要闹。”

“那就再给续个原因上去呗。反正现在最大的原因就是天气,机场雷达可以预测云团什么时候离开,按照以往的经验,也知道应该什么时候可以放行,放行量是多少。有这些数据,预估的不会差太多。”

三家机场确实有这个需求,但是,这么多年了,候机楼已经塞满了,信息屏要放在什么地方,怎么走线,要不要把什么东西搬走腾地方,都是事……于是管理层必须讨论讨论,研究研究。

在安夏等待的时候,深市的机场已经主动找上安夏了。

“安总啊,我们也是老熟人了,你们公司有新的东西怎么也不找我们呢?”

“啊哈哈哈,这不是没想到吗……”深市的机场1991年10月12日才通航,安夏还不习惯要把它算进去。

深市对招商引资那叫一个热心,凡是能利于投资、入驻的行为,他们都要干。

现在已经引入了许多高科技企业和制造企业。

往来的旅客里有不少是企业高管,电视剧里,他们拖着小行李箱,高贵冷漠地坐在贵宾厅里,一边喝咖啡,一边打开笔记本电脑查看股票行情的那种逼格满满的精英。

所以,机场立志不给全市的经济建设拖后腿,要给高端商务人士提供最好的出行体验。

他们的计划是在几个不同的区域设置信息屏,可以让人随时随地看到进出港的航班信息。

“如果你们能给更多信息就好了,比如这个飞机在起飞机场,到底出来了没有。我们一线员工挨过不少骂,问为什么天气好好的,还延误,打几个电话才知道,那飞机还在上一个机场没飞过来呢。”

安夏笑道:“我也想啊,但是全国这么多机场,要一家一家的说服他们愿意把信息给我们,有点难哦。”

“别的也不用多,几个主要机场就行。”

安夏也很无奈:“我们跟北上广的三个机场都聊过了,他们说要再讨论研究。这事看来急不得。”

“你怎么谈的?”

安夏说了一遍,机场领导自信一笑:“好,你等等,这事我来安排。”

他说安排,真安排了,那三家的信息屏的事情还要再继续讨论。

但是他们愿意把机场信息共享过来。

不仅如此,不知是走的什么人托人的关系,居然把几大航空公司的信息也搞定了。

深市机场还大手笔的要做网站,他们的梦想是在网站上也可以查到航班信息。

可以方便接机的人,在家就知道情况。万一飞机延误了,也不用傻傻的跑到机场空等几个小时。

安夏看到他们给出的网站地图,陷入沉默,这不是机场的首页吗?

你们放你们开党代会的图片是几个意思?

还有喜迎什么什么领导来视察,什么什么基层建设,机场领导关怀员工都放上去了……不是,这跟普通旅客有什么关系?

而且,依他们原先的计划,都是放在首页。

尽管他们的行为是敢为天下先,但是脑子里还没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商业机构,还把自己跟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放在一起。

安夏提出建议:“首页还是放机场的信息吧,第一次来的最想知道交通情况,有生理需求的人想知道去哪吃饭喝水上厕所……实在要放党建这些,就把它们放在子栏目里。”

最终的网站终于不是新闻网站的气质,变得正常了起来。

相应的数据也用于机场内的大屏上。

机场还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与出租车公司联动!与全市交通联动!

保证起降高峰期的时候,想来机场接单的司机可以准时过来,旅客不会等出租车等太久。

出机场的人也能从信息屏上看到市内交通情况。

要是堵车的话,也能有一个心理预期。

别的都好说,市内交通情况就需要另一部分数据。

美好的梦想是卫星数据,这个梦想太美好,目前无法实现。

只能退而求其次。

利用所有的交通灯上的监控摄像头,对路过的车流量进行计算和预估判断,进而计算这段路需要走多长时间。

安夏想过公司迟早有一天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算法团队,就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加上其他几个新项目也都有需要,安夏抽人组了一个算法的团队。

成立第一天,她照例去主持一下成立会议,说点打气的话,然后再参与了他们的第一场工作会议,主要是想看看他们的合作模式,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