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小天才的诞生与结束(第2/3页)

就自己爸爸,其他作家,一个都没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个全职儿子。

很难说这个家庭教育到底算不算成功。

第三个神也造了出来,据说她的成绩一般。但是在培训之后,变成了一位非常优秀的马术高手,顺利进入美国的常青藤联盟名校读书。

被隐藏的条件是:三号神的父亲是一位低调的企业家,安夏在年底的省级企业家联欢会上见过他,他与各级领导谈笑风生,据说接了不少大工程。他随便给该校捐了一幢楼。

第一届培训班,一下子就出了三位大神,实在引人心动。

全国各地的土豪们蜂拥而至,砸钱想为自己的儿女买个好前程。

紫金的教辅机器人被嘲笑为「穷人的扫盲班」,想要成为精英的人,根本就不会买。

为人父母的心态是在不断变化的: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想的是我不求他出人头地,只要健康平安就好了。

等上学之后,就发现不行,忍不了,怎么笨成这样,最简单的微积分都不会!

在高考之前,大多数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可牛逼了,将来必成名成家。

穷人的扫盲班?我聪明的天才宝宝怎么可能会需要这种东西。

于是,跟着各省市教育大纲走的紫金教辅机器人受到了冷遇。

“安总,要是再不搞点素质教育,咱们就要压货了。”营销总监恳请安夏让软件部赶紧升级,至少做点什么。

哪怕有个1,他们也敢吹到100,如果是0,实在没法吹。

教育软件开发部门也很着急,整整三天,在一线城市的销售量呈现出断崖式的下跌,每一天的销量几乎只有前一天的二分之一,这谁能受得了。

他们做了五份方案,想要为软件强行续命。

第一个方案:降价。

被安夏直接毙了:“影响销售量的是价格吗?我们的软件才一百多块,连智能辅助机器人的顶配版是五百九十九,跟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九十九块钱,而是十万块钱的顶级辅导班。”

第二个方案:送东西。

也被安夏毙了:“又不是九月一日刚开学,送书包送文具,花钱不少,意义不大。”

第三个方案:请名师打广告。

又被安夏毙了:“我们一直都在用名师做为宣传点,对于家长来说,没有什么样区别。”

第四个方案:请家长打广告

请家长来现身说法,自己的孩子原来成绩如何的不好,现在的成绩怎么升上去了。

第五个方案:购买紫金顶配辅助软件,额外赠送素质教育线ꁘꁘ验课。

市场营销部门内部分歧很大。

支持第四个方案的人认为会让家长有想试试的冲动。

反对的人认为:这也太假了,随便来个人都能说自己有个孩子,成绩有了对比,一点可信度都没有。

支持第五个方案的人认为竞争对手不就强在线ꁘꁘ验吗?我们也有!

反对的人则认为现在有已经迟了,何况还是微缩版的,只有体验课,差太多了,花了钱,效果还不好。

部门内分为两派,谁也说服不了谁,主管自己认同的是第四个方案,认为现在的受众警惕性没这么强。

对于名人愿意现身说法这一套还是吃的。

找些有孩子的名人,拍几条广告,这个计划可行。

计划书交到安夏这里,安夏批准了名人广告计划,同时告诉薛露:“抓紧收集证据。”

小天才的证据已经收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是考虑怎么引爆。

想要把一件事弄砸,跳出来反对,不一定能达到想要的结果,200%的执行,则往往会有奇效。

小天才的事迹几乎全国皆知,但是在国外,他的名声还不那么响亮。

谁没事去关心一个就暑假来玩几天的小屁孩。

引爆小天才在国外名声第一弹的是某大学,他们中有人想进入那个实验室,被拒绝,然后发现了一篇英文文章,说中国一个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孩子在实验室里待了两个月,还发了论文,他震惊了。

他没有第一时间反思自己是不是脑子不好使,而是马上调取了这篇论文。

发现里面涉及大量理论知识,别说一个没有好好上学的十岁小孩,就连好好上学的本科生都未必写得出来。

事情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首先是实验室的人站出来说:我不知道什么论文的事,我们就单纯的接待了一个科学兴趣夏令营而已。

接着,就是对论文的重新审核。

最后,发现论文的辅助者是作者的爸爸,作者本人做的重要工作是把草稿排版整齐,发送给审稿人。

《我们需要教人如何造假的素质教育吗?》一文,在各大媒体刊登转载。

素质教育班和小天才的家里人互相推卸责任,一个说是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私自做的,一个说是教育班教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