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光纤玩具(第2/7页)

“按每天五十万算吧。”赵老说。

一天五十万,一年就是快两亿。

两三年,就是奔着六亿去了。

这还是理想的情况下。

“我再想想。”安夏说。

赵老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觉得她应该不会回来了。

万万没想到,没过多久,安夏又站在他的面前。

“我算了一下,应该可以,您看,我们这个合作开发应该怎么操作?写协议签合同,还是您到我们厂里来,还是我们厂的人过来?”

安夏说话像连珠炮似的,赵老听着都笑了:“说慢点,你真的想好了?中间要是突然撤资,那可就麻烦了。”

“想好了。”安夏痛快地回答。

安夏的计划是让孩子自己付自己的生活费,那个厂不卖了,正常生产光纤,卖给通信相关的单位。

赚到的盈利都投给自主研发光纤预制棒。

“这个员工还有工作积极性吗?”赵老见识过大锅饭的危害,干多干少一个样,做的多还错得多,人人混日子,最后的结局就是导致了现在全国大下岗,无数工厂倒闭。

紫金科技的名声他听过,各种新闻上也能看到安夏的名字,他对这个年轻姑娘的印象是个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企业家。

他很担心安夏会做出错误决策,毁了一个发展前景很不错的企业。

“您放心,不会的,光纤厂员工的工资和奖金由总部发放,不从工厂的收入里出。”

安夏轻轻松松的一句话,是财务部和业务部连续几天疯狂算出来的结果。

计算能拿下多少订单,计算订单的利润,计算总部要补贴他们多少钱。

扣扣索索,算出来一个勉强能平衡的结果。

公司里的高管提议可以再找到像高盛那样的投资公司,合理的利用资本运营,这样公司的压力会小很多。反正光纤厂都已经拆出去了,就算研发失败,也不会拖累母公司。

安夏有什么办法,她也很无奈啊。

她是不知道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吗?

根本就找不到愿意投钱的人。

本来,以紫金科技在国内的名声,各国投资基金公司的代表看到紫金的员工上门就很开心。

尤其是华尔街的几位老牌站街大户,看见紫金的人上门,笑得那叫一个灿烂。

然而,等他们听说上门来拉投资的项目是通讯基础建设,再详细一点,是光纤技术……

接待人员的笑容几乎是肉眼可见的瞬间僵在脸上,如同亿万年前被树脂包裹着的史前昆虫。

嘴角还能勉强保持着弧度,都是他们有职业素养,未来还想跟紫金做生意。

光纤现在的利润是很高的,但是紫金的盈利模式并不符合投资公司的利益。

无论用怎样动听的语言去粉饰,都讲不出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

安夏甚至都拿了瑞幸的套路,想去随机坑几个幸运投资人。

可惜没有成功。

瑞幸跟光纤不一样,咖啡可以说人人都可以喝,就像化妆品公司说「有皮肤的女人都是我们的客户」,安夏当年在牡丹厂说「每个要睡觉的人都是我们的客户」。

虽然有点无限扩大化的意思,但还是很有说服力。

光纤这东西,又不是人人都能来一米当跳绳……就算真的能当跳绳,谁也不会天天买根新跳绳。

更何况,紫金是要搞自主研发,跟把咖啡豆磨磨碎,冲一冲就必然能出一杯咖啡的无门槛业务完全不一样。

国际投资基金指望不上,国内也是一片荒漠。

「瀛海威」亏损严重快不行的时候,张总辞职离开,然后就做了早期的中国风险投资公司。

如今的赢海威正如日中天,风投公司什么的,根本就不在张总的考虑范围之内。

私人不行,国家也不行。

许多年后,有国家产业投资基金,他们会为他们看中的企业投资。

至于现在……连「基金」都没有,更别提产业基金,申请拨款很麻烦。

自从上次中芯的陈某搞出那么大个骗局,各个有权限拨款的单位都很紧张。

那一场惊天大骗局不止骗走了那么多部门的钱,更是摧毁了人和人之间的信任。

现在各位手握财政大权的部门,看谁像是骗子,宁可卡着经费不放,也不能再上个惊天大当。不然一当接一当的上,也太丢脸了。

安夏知道自己开发光纤的计划比历史上要提前很多。

就连她都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对不对。

会不会因为步子太大导致资金链断裂,或是提前引发美国制裁,或是其他被触发的意外事件……导致紫金也成为中国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个悲情故事。

“夏夏,我可怎么办啊!”一个打扮入时的女子坐在安夏对面哀声叹气。

她是当初与安夏合伙卖寻呼机链子的陈伟的姐姐,当年做生意的时候,关系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