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第2/3页)

武祯默默的跟着他们,看着自己的娘亲将自己未来的郎君救下,又把他打理的干干净净,抱着他在一个客店里烤火取暖。她长相秀美,说话温柔,还哄着受到惊吓的小孩喝了碗热热的甜粥。

武祯忍不住笑开了,虚虚捏了捏小孩嘟起来的小肥脸。“小时候明明胖乎乎的,怎么长大了却变得瘦高了。”

摸着孩子的脑袋,妇人怜爱的叹息了一声,“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如此懂事听话。”想到什么,妇人又有些忧虑的看看门外,“祯儿若是有这个孩子一半懂事听话就好了。”

这样的夜里,小小孩童独自一人站在街头的灯下,皱着小眉毛,表情迷茫的四处张望,一看就知道是和家里大人走失了。武祯凑到小孩面前仔细看他的脸,小孩看不到她,眼睛穿过她,盯着前面人来人往的街道,长长的睫毛扑闪扑闪。

武祯终于笑了下,她挠挠自己的脸颊,大大方方的坐在了自己的亲娘身边,靠着她的肩,又伸手去捏她怀里的小郎君。

越看越觉得这就是郎君,武祯提步朝小孩走了过去。

旁边的仆妇宽慰妇人,“夫人放心,家中的下人们已经去找了,很快能找到二娘子的。”

孩子的眉眼看上去有点熟悉。武祯摸着下巴想,不是吧,郎君小时候长这样?穿大红衣裳扎小揪揪,简直像个女孩子嘛。

一会儿,一个男子跟着武家的仆人走了进来,一见到这个男子,在妇人怀里坐着的小孩眼睛就亮了,朝他喊了声爹。

那是个小孩子,看样子最多不超过四岁,穿着一身厚厚的衣裳,裹得像个圆球——轻轻踢一脚就能咕噜噜滚出去一条街的那种圆。小孩儿脑袋上扎了两个小揪揪,脖子上一圈茸茸的毛边,脸颊上有小孩特有的婴儿肥,嘟起来看上去怪可爱的。

武祯一听这话,直起身仔细打量了下进门的男人。这就是上任猫公?看样子,郎君的长相可能更像他娘亲多一些。

屈指敲了敲额头,武祯抱着胳膊啧了一声,忽然她一侧头,目光顿住了。不远处的一架走马灯下,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孤零零的站在那。

弄丢了孩子的老爹抱过自己的儿子,露出个劫后余生的庆幸表情,然后对着救命恩人慎重一拜。

到处都是笑着看灯的人,武祯缓步在人群中寻找自己要找的人,她没忘记自己是来干什么的,可郎君现在到底在哪呢?

“夫人今日救我儿子一命,我实在感激之至,日后,定会报答!”

然而这样的热闹,和武祯没有丝毫关系,因为她走在这些人流之中,并没有任何人能看见她。

妇人客气的笑笑,不以为意。武祯却是一愣,忽然想,该不会是因为自家亲娘当年救了郎君一命,所以后来她濒死的时候,这位上任猫公才会出现,用传承猫公之位的方式救了她一命?原来这渊源是报恩?

街上的人都穿着厚厚冬装,虽然天气寒冷,但仍然能看出众人脸上洋溢的喜悦。每年的上元节都很热闹,远近的喧嚣和灯火连绵成海洋,巨大的灯楼灯轮还有灯柱,一座座矗立在街口,远远就能看见。高大的木架子搭在路边,挂着各种花灯禽鸟灯,有样子奇特的,吸引了一堆人围在旁边观赏。

在武祯思考的时候,男子抱着儿子离开了,妇人也随之走出了客店,准备继续去亲自寻找女儿。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仆人牵着个小女孩过来了。小女孩脸上带着不怕死的大大笑容,蹦跳着扑进妇人怀里,甜蜜蜜的喊了娘,在她脸上亲了一口。

天色越来越暗,武祯发现身边的街道上依旧人来人往,甚至人越来越多了。长安有宵禁,这个时间人们是不能在大街上到处走的,看现在这情况,应当是恰逢上元节取消宵禁的那三日。

妇人脸上原本的一点怒色都变成了无可奈何的温柔,将她抱在怀里细声细气的叮嘱下回不要乱跑。

武祯站在那欣赏了一会儿玉楼,觉得当真是美不胜收,怪道那些年纪大些的长安人都对这楼念念不忘,称它为长安第一楼。算算时间,这时候的武祯才几岁,虽然也来过玉楼,但年纪太小记不太清模样,没成想现在竟然有机会仔细看看这闻名已久的玉楼。

武祯站在客店门口,左手是抱着儿子离开的上任猫公,右边是抱着女儿离开的亲娘。她站在中间,看到小梅逐雨趴在父亲肩头,好奇的往这边看了一眼。而这边那个笑嘻嘻的小姑娘武祯,也下意识往他那边看了一眼,两个孩子的目光似乎对上了一瞬,随即又双双不在意的转开了。一个活泼好动的在娘亲怀里兴高采烈的比划着什么,一个沉默的转过头抱紧了自己父亲的脖子以缓解刚才受到的惊吓。

这楼叫玉楼,曾经是长安出名的一景,不过这造价昂贵的玉楼在她八、九岁的时候被一场大火给烧了个精光,后来旧址被人买下,建了个乐坊,就是武祯常去的那个玉照乐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