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伐心
苻坚还是出兵了,李跃并不觉得意外,很少有君主能控制住对土地的渴望。
但疆域越大,越考验治理能力。
梁晋秦燕代,若论内部之复杂,氐秦排在首位,只是因为现在处于扩张期,被掩盖了,如同当年的前燕。
西边在打,南边又不安分起来。
东关算是江淮的门户,袁真、邓遐投降之后,桓温咽不下这口气,在与江东士族妥协之后,重新在濡须聚集水军。
袁真虽然投梁,却隔不断与江东的各种联系。
建康不断派人游说袁真部曲,以其家眷威胁。
秋收之后,东关发生数次兵变,全被袁真压了下去。
江东还派人来请求归还东关,交出袁真、邓遐、朱辅等叛将。
“袁、邓二将被逼无奈投奔大梁,其部众未必心服,不如调入青州,与北水军合并,远离江东是非之地。”崔宏拱手道。
虽然东关投了梁国,但处于半自治状态,袁真有自己部曲城池,以及水军。
正常状况下,崔宏之策原本没错。
不过李跃却另有想法,“袁真、邓遐在东关,可壮我大梁声威,瓦解江东人心士气,非但不能调回,还应该加大扶持力度!”
崔宏单纯是从军事上考虑,李跃却从全局出发。
袁真邓遐就是一块活招牌,打江东士族的脸,恶心司马家。
“陛下……高论。”崔宏反应过来。
“传令江东,东关乃大梁土地,立即送还东关将士之家眷,任何对东关的攻击,都是对大梁的不敬。”
梁国为上,上国就要拿出上国的气势来。
不能为小弟撑腰,还当什么老大?
“这……”崔宏没想到还能这么玩。
李跃拍拍他的肩膀,“放心吧,江东那群鼠辈,不敢跟我们撕破脸的。”
此次北伐,李跃算是摸清了江东的底细。
从祖逖开始,只要是北伐,江东各种幺蛾子乱飞,使劲扯后腿,煮熟的鸭子都能弄飞,到嘴的肥肉重新吐回去。
桓温能力强一些,但私心也大,从北伐结果上看,跟殷浩相差无几。
李跃巴不得桓温再来几次北伐,他苟在江南,梁国一时半会儿拿他没办法,但只要渡江,便是送温暖。
此次北伐,梁国俘虏江东士民三四十万,战场缴获粮草六十万石,各种军资堆积如山,还得到袁真的水军。
除此之外,还有订立盟约,每年几十万的粮食……
桓温弄了几年的庚戌土断,成果却被李跃享用了大半。
就像当年殷浩北伐,给丧家之犬姚襄送了一波温暖,靠着殷浩抛弃的粮草军械青壮,一下就支棱起来,得到了西进关中的底气。
江东再来几次北伐,都不用李跃南征,江东自己就崩了。
“陛下所言……确有几分道理。”崔宏苦笑。
“袁真虚封庐州刺史,朕准备设置庐州,将合肥、居巢、浚遒、六安等九县合为一处,让他的庐州刺史名副其实!”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北方大军伐晋,要面临很多困难,气候、水土等等,都是难题。
而袁真所部都是江淮勇士,用他们为前锋,事半功倍。
所以干脆给他一块发展之地。
江淮诸城,东关是唇齿,合肥是咽喉,而寿春是心腹,只要寿春在后面压阵,前面的庐州便飞不走。
崔宏敬佩道:“臣擅谋军,陛下却擅谋国,袁真为江东所弃,心有怨气,今受陛下恩惠,他日伐晋,必舍生忘死。”
袁真邓遐为晋朝舍生忘死,功勋卓著,江东弃之如履,换谁都受不了。
其心可用也。
李跃笑道:“朕以国士待之,彼安能不以国士报效大梁?”
袁真混了几十年,信用还不错,是江东为数不多能打的军队。
不然司马昱也不会想到扶植他对抗桓温。
朝会上,李跃实置庐州之策,遭到了一些反对,认为袁真邓遐刚投靠其心未知,将合肥交与他手,风险颇高。
但这正是李跃做给江东看的。
只要江东将吏来投,大梁敞开怀抱。
对付江东,直接出兵风险太大,还不如一寸一寸瓦解他们的人心和士气。
最终还是尚书令常炜一锤定音,“区区合肥一座小城,何足挂齿?上兵伐谋,其下伐兵、伐城,若能动摇江东人心,何乐而不为也?”
“令君所言正是,伐其城,不如伐其心,今袁真制江淮,压其首,王景略经营南阳,挟其腰,他日只需攻克荆襄,江东不战自降!”李跃心中对南面的战略逐渐清晰起来。
其实根本不需要管他们,让他们自己斗就行,斗着斗着自己就崩了。
江东也就这点出息。
反而大兵压境,会让江东团结起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