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收兵(第3/4页)

姬老将军知道一切真相,但他什么都不能做。林柔嘉已经生下孩子,他没有证据。重要的是姬蘅年幼,一旦林柔嘉觉察,只会率先对付姬蘅。

一人优雅,一人粗豪,一人从容,一人放肆。倒也是一幅好景象,满座宾客安静,仿佛天下间陡然无声,只有戏台上的人们,不知疲倦地演着悲欢离合。

他们姬家日后,就只剩下姬蘅一个人了。他不能让姬蘅出错。

姬蘅拿起酒壶。

姬蘅一日日长大,他比姬老将军想的还要聪明。从他知道他父母离奇地失踪后,就一直在查探。他一定是查出了什么,姬老将军能感觉得到。他一日日变得阴沉不爱说话,喜怒无常,从少年时候起,他不再亲近任何人,喜欢的东西就得到,得到了也不珍惜,视人命如草芥,看上去毫不在乎,实则什么都清醒。

殷湛洒然一笑,他道:“不说,喝酒!”

“你怪我,阿蘅,对不起……”姬老将军道。如果不是他容忍,姬蘅不会过早地知道真相,他以一种绝对残酷的办法走进了地狱,这孩子是他一手造成的。

姬蘅弹指间,看也不看,扇子上几粒珍珠从二楼飞落,继续落在那只翠色瓷碗中。珍珠衬着碧玉,盈盈流光。

“我没有怪你。”姬蘅轻声道:“换了是我,我也会这么做。”

那虞姬唱腔悠长:“我一人在此间自思自忖,猛听得敌营内有楚国歌声。哎呀,且住!怎么敌人寨内竟有楚国歌声,这是什么缘故?我想此事定有蹊跷,不免进帐报与大王知道。”

姬老将军看着姬蘅,看了很久看久,他从未见过这孩子这么温和的时候,没有任何锋利的棱角,他看着自己,用可以原谅一切的目光。

殷湛再开一坛新酒,仰头灌下。

“这把剑……”他努力地摸到了身边那把宝剑,“青冥,这是我的剑也是你爹的剑,你要保护好。”

就此沉默。

殷湛的手下已经全部都解决了,那些锦衣的公子也有不少再也醒不过来的。赵轲和文纪站在姬蘅身侧,他们亦是伤痕累累,然而沉默不肯言语,悲伤地盯着姬老将军。

姬蘅眉一挑,“那又如何?我这个人,命硬。”

这位老将军将要死了。

“肃国公当心杀孽太重。”

姬蘅握住了那把剑,声音轻得像是怕吓到了他,“好,祖父。”

“那就更简单了。”姬蘅淡淡一笑,“我先杀你,再杀太后,再杀殷之黎,最后杀尽十万殷家兵。”

“这出戏很好,很好。”姬老将军说着说着,目光落在了天上,仿佛那里有什么似的,他费力地伸出一只手,遥遥地指向天上,微笑起来,“暝寒,红叶,夫人,你们你们来接我了。”

“肃国公太年轻,想得太简单。我以性命为我儿开辟道路,我儿必不会因太后而自投罗,再者,你未免太小看柔嘉了。”他轻叹一声,仿佛一个和善的长辈听了不知深浅的小辈的话,半是好笑半是解释,“至于我殷家的兵马,降者无一人。”

那只手突然垂了下去,姬老将军闭上了眼。

姬蘅举杯,看着手里的酒盅,淡道:“我不死,今夜就先杀夏郡王,再以太后性命威胁殷之黎,殷之黎自投罗,再杀殷之黎。你殷家的兵马,降者收归,不降者杀灭。”

他的嘴角还噙着微笑,神态十分安详,仿佛很高兴似的,又像是卸下了多年的负担,终于在这一刻如释负重。

虞姬走到了账外,仰头唱道:“看大王在帐中合衣睡稳,我这里出账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看,云敛晴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

姬蘅跪倒在地,对着姬老将军,深深地磕了个头,他并没有再起身,而是伏在地上,久久不曾起来。不知是在哭泣,还是因为悲痛而无法发出声音。

眼中钉肉中刺,就要干脆利落地拔掉。如果没能拔掉死在这里,也算死得其所。最坏不过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项羽唱道:“哎呀!将军哪!八千子弟俱散尽,乌江有渡孤不行。怎见江东父老等。不如一死了残生!”

今夜这座红楼里,杀机重重,不知有几个十面埋伏将要上演。然而即便知道是陷阱,两人都要心甘情愿前来。因为只有对方互为诱饵,以身犯险,才会有接近对方的可能。而之所以不惜冒险也要前来,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置对方于死地。只要对方活着,他们彼此就不能安心。

他自刎而死,乌江边上,从此再没有了这位英雄。得胜的人在唱:“收兵哪!”看客却不为这胜利而喜悦,无人鼓掌,满坐寂然。

殷湛笑言:“肃国公惯来自信。”

这出戏散了。

“临走之前,我卜了一卦,卦象说,大难不死不必有后福。”姬蘅轻描淡写道:“我看,至少今夜我是不用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