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征途在继续(最终章)(第2/3页)

投降?

归顺?

这怎么可能!

如果说别人来占据京口,刘牢之说不定还会考虑一下,但司马兄弟,是一点可能也没有!

他们这些占据地方的军事力量,目前也只是勉强的统一在一起,听从朝廷的号令而已。

实际上呢?

也不过是因为北府兵的实力对于其他军事力量来说,是远远超过的,别人就算是联合起来,也根本不是北府兵的对手。

真实的实力面前,谁也无法说三道四,只能服从北府,而北府,现在名义上还是听命于朝廷的。

这才有现在的安定,可不要以为现在大晋的旗号之下盘踞的几支军事力量还有听命于司马家的。

刘牢之会背上反叛的骂名,那完全就是司马兄弟对他的污蔑,他的错误只在于被他们偷袭了北府大营,最后居然还被他们关押了!

对刘牢之,只是关押,没有处死的思路和留着王贞英的性命都是一样的。

他们还不能死。

他们还有用处。

如果局势不利,可以让他们出来挡一波。

何无忌的到来才算是让刘牢之得到了一雪前耻的机会,虽然他的性命并不是何无忌救下的。

在何无忌到来之前,刘牢之就已经从关押中脱身。

这对于他来说,也并非难事,毕竟,京口这片地方,他比王谧还要熟悉。

这里到处都是他的眼线,想要找到人帮他出去,不要太容易。

然而,就算是冲出了包围,没有何无忌帮忙,刘牢之一个人也很难找回场面。

毕竟,京口的留守部队本就不多,想要和突袭而来的司马兄弟相抗衡,本就不现实。

而现在,独自逃脱了的刘牢之,想要迅速把队伍再号召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京口,从来都是北府兵的京口,不是司马家的京口,司马兄弟来到这里,只会不停的搞破坏。

并不会认真的发展。

然而,我们刘将军还是有点子运气在身上的,才刚刚逃出生天就遇到了好外甥的大军。

两边联合,迅速就把京口给夺回来了。

因为一切进展的太快,这个消息,一直到北府大军都已经奔着建康城奔袭了,才有人送出来。

更何况,等那些消息送到了,北府兵早就已经赶到建康了!

事实也是如此,在京口到建康的交通要道上,到处都散布着北府兵的身影。

司马家的那些扬州兵,已经在京口城里呆了一段时间,城中的兄弟对他们的相貌都熟悉的很。

想要突破京口兄弟的围堵把消息送出去,还要送到司马兄弟手里,难度堪比登天!

你看,北府兵的旌旗都已经出现在了建康城外,司马兄弟却一点准备都没有。

他们根本就没有听到任何消息!

哎!

没办法啊!

到了这一步,只能让城里的百姓遭点殃了,这也不是北府兄弟们的本意。

要怪,就怪天杀的司马兄弟!

谁让他们到了这步田地,居然还不肯投降呢?

事实上,现在就是司马兄弟想投降,何无忌也不会给他们机会。

都已经到了这建康城下,第一要务不就是冲进城里,解救太后和小皇帝吗?

这可是王谧交代给他的任务,是最重要的。

其实,司马德宗如何,王谧并不关心,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晋末,他其实并没有存在的必要。

有了他,局势不会发生任何的变化,没有他,也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即便是让他平安长大,他也不过是个失智儿童而已。

能有什么区别?

重要的是王贞英!

只有她在,王谧才能够顺利完成禅位登基的大计。

一旦给司马尚之他们机会,他们难保不会以王贞英作为要挟的工具,甚至,就算不打算当工具,只要北府兵攻城慢那么一点点,他们就极有可能在兵败之前杀掉王贞英。

我们得不到的,让你们也得不到!

鱼死网破!

何无忌是个果断的人,在这个方面,他和舅父刘牢之完全不是一个类型。

大军长途奔袭,尤其是跟随何无忌从北伐路上中途折返的这些士兵,早就是疲累不堪。

刘牢之还想着都已经赶到了建康城下,不如就地休息,总要给士兵们一个喘气的时间。

然而,何无忌却将这个提议断然拒绝。

大家都是带兵的人,难道会不清楚一鼓作气的意义?

还歇什么歇?

冲冲冲才是第一要务!

何无忌提起长刀,就直奔城门而去!

杀出一条血路!

……

在一片开枪开枪,开炮开炮的叫嚷之下,建康城门几乎是应声而开,何无忌顾不得其他,把队伍暂时交给了曾靖,自己便一路冲进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