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案结-亡魂之证

在成功抓捕方宜春之后,警方也将他的住所进行了全面的搜索。

除了那把灰色的折叠伞外,当晚他所穿的衣服和凶器都没有找到,结案缺乏最有力的物证。

应罗前的请求,元嘉再次来到了警局。

他没有急着见方宜春,而是先仔细地翻看他的档案资料起来,包括他的家庭成员、工作经历、求学经历等等,事无巨细,全部都详细地看了。

要想让一个死咬着不松口的犯人主动说出凶器藏在哪,靠感化是不太现实的,元嘉依旧打算利用催眠作为突破口。

正常状态下的催眠,需要对方的信任和配合才能做到,但目前的情况显然方宜春不可能配合他。

那么便需要用到清醒催眠的方式了。

清醒催眠是一项心理学技术,但跟常规的催眠不一样,在整个过程中,对方的主观意识是清醒或者半清醒状态中的,甚至严格来说,它不是催眠,而是一种强心理暗示。

利用外来的暗示,越过对方的清醒意识,直接与潜意识进行沟通。

比起正常的催眠,这种方式的难度无疑是巨大的。

看完方宜春的个人资料后,元嘉又来到监控室,静静地观察他在审讯室里的一举一动,整整观察了半个小时。

他必须要对方宜春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最准确地把握住他的心理状态,来给他发出清醒状态下的催眠暗示。

清醒催眠这个概念在广告界最为常见,比如你看到一个小吃广告,女孩儿在开会,她微笑着举起一包炒栗子,说我来‘举个栗子’

这时就给观众们一个清醒的认知暗示了,当他们想要举个例子的时候,立马就能想到‘举个栗子’

又或者你有个同事今天换了一件新衣服,当他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你却故意用奇怪的眼神打量了他一眼,哪怕你什么话都没说,但实际上你也对他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清醒催眠,他很可能以后都不会在你面前穿这件衣服,他会感觉很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

包括像一些火车站、汽车站等地,也会有一些骗子察觉到你的某种状态后,跑到你面前来行骗,要是你不留神,还往往一骗一个准。

这些都可以归属为清醒催眠的范畴里。

提到清醒催眠,那便离不开心锚,换句话讲,清醒催眠的过程,其实就是利用对方的心锚进行暗示的过程。

“有谁戴了金戒指吗?”元嘉问道。

案发之后,方宜春劫走了被害司机两千多元的现金和手机还有结婚的金戒指。

类似的物品,可以很好地帮助元嘉给对方进行心锚暗示。

为什么他不拿手机或现金呢,因为戒指的形态更特殊,而且在当晚的场景下,方宜春慌忙从被害司机手上扯下金戒指的那一幕,方宜春一定不会忘记。

从尸检结果可以看出来,他取戒指费了不少力气,死者的手指皮肤都已经擦破。

在那晚雨天的特殊环境下,这样特殊的场景,必定会给方宜春留下心锚。

“我有。”

正巧,一个体形跟元嘉差不多的警员戴着金戒指。

“可以借我用一下吗,一定保证完好。”

“没事。”

元嘉将金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又去了一趟洗手间,等回来的时候,整个人像是掉水里了一样,衣服和头发明显有些湿漉漉的痕迹。

“咋了?水龙头爆了?”罗前好奇道。

“故意的。”元嘉笑了笑,没多解释。

随后他又拿一次性杯子装了一杯水,水装的很满,稍微一碰就要洒下来了。

看他这番古怪的动作,罗前也懒得问了,看了看时间,道:“那我们进去?”

“走吧。”

……

方宜春已经在审讯室里坐了一个多小时了,房间里安安静静,也没人来问他,也没人管他。

刚开始时,他倒也能耐得住性子,前半小时还一直在琢磨一会儿有警察来审讯,他该怎么说,想明白之后,半小时又半小时,始终不见人来,他也开始有些烦躁了。

元嘉分析的没错,方宜春有很严重的反社会人格障碍,这种被拘留的处境,让他十分的烦躁。

见到有人推门进来,他便冷声说道:“警官,我都说了不是我干的,你们又没证据,这样关着我什么意思?”

罗前正要打压他的焰气,元嘉朝他使了个眼色,便默不作声地在位置上坐下来,主导权交给元嘉。

作为沟通的高手,元嘉不会去回答方宜春的这个问题,因为无论怎么回答,都必定失去主动权。

他将那杯装满水的杯子放在方宜春面前,用的是左手拿杯,自然地调整了一下手指的姿势,让方宜春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无名指上的戒指。